正值萬物吐綠時,陜西漢中市南鄭縣圣水寺文管所內一棵已有2000多年的古漢桂樹葉子卻幾乎掉光,隨時可能死亡。漢中市博物館和南鄭縣籌集了7000元資金,對這棵古樹進行搶救。
圣水寺文管所所長羅震心說,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07年蕭何親手栽下了這棵漢桂樹。悠久的歷史、獨特的科研和社會價值,使這棵種植在南鄭縣圣水寺的漢桂樹遠近聞名。
據羅震心介紹,這棵古漢桂樹在上世紀60年代就出現樹身嚴重傾斜,當時采取了深埋加固的防護措施,暫時脫險。上世紀90年代,漢中嚴重干旱,致使古樹主干部分枯朽腐爛,3個大側枝先后死掉兩個,僅剩的一個側枝也于1998年出現了枝葉萎縮、枯黃。南鄭縣為此成立專門機構進行了診治和搶救。然而好景不長,自去年春節開始,古漢桂樹又一次出現了“生命危機”,以往四季常青的古漢桂樹葉子開始枯黃、脫落,到今年3月依然不見好轉。
古漢桂樹生命垂危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漢中市博物館今年初為搶救古漢桂樹捐助了3000元啟動資金,3月份南鄭縣又專門下撥4000元搶救配套資金。今年3月底,圣水寺文管所工作人員從刨開的古漢桂樹根周圍發現一根指頭粗細的新生樹根,古漢桂樹又有了一線生機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