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控制機動車保有量,聽任小排量車發展,污染總量會大幅增長
解禁后市場反應初顯
本月,有兩則關于小排量汽車的利好消息。一是國家有關部門要求各地在3月底前取消“限小”的政策得到積極響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率先解禁。二是新的消費稅實施,大排量汽車消費稅大幅度增長,而小排量車消費稅下調,國家“抑大揚小”的政策導向明顯。
從社會和市場的反應看,小排量汽車似乎迎來“春天”。記者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看到,原來受限的QQ和奧拓等小排量車現在已暢行無阻。小排量車經銷店里,也出現了火熱的銷售景象。不少消費者表示,小排量車省油經濟,取消“限小”的政策讓他們對其更加青睞。一些生產廠家更是調整產品結構,紛紛推出新的節能環保小排量車,借這股東風搶占市場。
記者觀察,上海取消“限小”后,小排量車大量涌入高架道路,并沒有造成特別的擁堵。這主要是因為當地20多萬輛環保不達標車輛受到限制,“此漲彼消”。但隨著“受限”高污染車全部置換成新車,道路交通形勢不容樂觀。
“限小”解禁并非完全“放小”
新汽車消費稅主要在生產環節針對廠家征收,對消費者影響暫時不是很大。記者發現,擁有全系列轎車車型的上海通用還沒有作出調價反應。無論是消費稅下降的賽歐和樂騁,還是消費稅上升的君越和凱迪拉克,價格都無絲毫變化。據悉,上海通用是把銷量多的小排量車優惠“自我消化”給了銷量少的大排量車,企業基本未受影響。此外,新的汽車消費稅對1.0排量以下車的稅率保持不變,并不是原來預計的完全取消。因此,消費者購買小排量車實際沒有得到價格優惠。
由此可見,上述針對小排量車的兩項政策是有一定關聯的,“限小”解禁并非完全“放小”。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趙國通認為,此次國家要求“限小”解禁主要是從節約能源的角度考慮,絕不是鼓勵新一輪的小排量汽車消費熱潮。
趙國通說,小排量車不管購買還是使用,幾乎都為私人消費,如果無限制地發展肯定會帶來道路擁堵和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現在有一種誤解,以為汽車排量越大污染也越大。其實,小排量車由于發動機燃燒不及大排量車完全充分,污染反而比較大。上海此次以“限污”取代“限小”,本意是為了控制汽車尾氣污染排放。雖然環保達標車單車污染少了,但如果機動車保有量不加以控制,小排量車超常規發展的話,污染總量反而會大幅增長。
從環保、節能的角度出發,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應該大力發展以地鐵、輕軌為主的公共交通。無論排量大小的機動車都應當是適度發展,切不可因“限小”解禁而一哄而上。快速進入汽車化社會之時,我們更需構建一個人與汽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來源:《華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