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地球環境視野中的沙塵暴“功績”
2006-04-11
科學時報2006年3月29日報道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進入3月以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連續遭到多次沙塵暴襲擊,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國家林業局荒漠化監測中心對今年我國北方沙塵暴發生趨勢的預測顯示,2006年全國沙塵天氣過程數將比2005年偏多。
   
    中國科學院與日本文部科學省重大科技合作項目“風送沙塵的形成、輸送機制及其氣候效應研究”(2000~2005)中方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石廣玉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沙塵暴基本上是一種和風雨雷電等一樣的自然現象,它的發生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第一,物質基礎,也就是沙塵源,例如沙漠、沙質戈壁和裸露地表等;第二,氣候和天氣條件,例如鋒面過程、大風等不穩定的大氣狀態。我們無法想象,在海面上或者是無風的天氣狀況下會出現沙塵暴。
   
    產生于中亞、蒙古以及我國西北和內蒙古地區的沙塵暴,不但給源區帶來嚴重的土壤風蝕和環境問題,而且對下游地區(我國華北和東部地區以及韓國、日本等地)的環境和空氣質量產生重要影響。一般民眾最關心的是,可吸入顆粒物的增加會影響人體健康,大氣能見度的降低會影響交通和日常生活等“看得見,摸得著”的問題。但是,從更寬泛的地球環境角度來說,事情就有些不同。
   
    石廣玉介紹說,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的王自發博士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國北方地區的二氧化硫排放并不少于南方地區,但較少發生“酸雨”事件。這是因為,沙塵微粒中含有較多的Ca2+、Mg2+等堿性離子成分,可以將我國北方以及韓國和日本等地的“酸雨”(pH值4.7)中和成普通雨水(pH值5.6),從而減緩土壤的酸化進程。
   
    另外,沙塵微粒所攜帶的鐵等營養物質輸送并沉降到海洋之后,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長發育。石廣玉研究員等曾多次風趣地對日本從事“黃沙”研究的科學家說,“不要一味抱怨中國的黃沙給你們帶去了多少多少‘危害’,你們應當感謝我們才是。我們忍受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將最富營養物的內蒙古諢善達克等地表層土壤的沙塵輸送給了日本海和太平洋。如果沒有這種輸送,海洋浮游生物和魚類生長將會受到嚴重影響,你們也不要再奢望吃什么‘美味刺身’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包括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的安芷生院士2005年發表在Science上的論文已經表明,沙塵不但可以對海洋浮游生物的初級生產力產生影響,而且可能對海洋碳循環乃至全球氣候系統具有重大影響。
   
    石廣玉研究員表示,雖然近幾十年各國科學家對沙塵暴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嘗試采用各種方法來降低沙塵暴的危害,但目前沙塵暴的治理效果還不盡如人意。沙塵暴作為一種自然現象和一個重要的環境問題,還有很多科學難題有待解決。因此,進一步加強沙塵暴發生、發展和演變規律的研究,將有助于對沙塵暴作出準確的預測和判斷,并為防災減災提供有力的科學支撐。
   
    每年春季,北京都將經歷程度不等的沙塵天氣,石廣玉研究員等希望公眾能以平常心對待,不要因此而驚慌失措;同時要做好預防和自我保護,以最低程度降低沙塵天氣所帶來的危害。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