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線也叫219國道,是繼川藏、青藏公路之后,進入西藏的第三條公路。1956年3月開工,1957年10月6日通車。北起新疆葉城,南到西藏阿里的噶爾,后又南延至普蘭,全程1500多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道路最險的高原公路,民謠里的說法,“行車新藏線,不亞蜀道難”。
施曉亮從新藏線入藏,那時他的身份還是《齊魯周刊》的記者。新藏線里最艱險的路段就是葉城到阿里的獅泉河鎮。而阿里地區路況,施曉亮說:“90%以上路段是根本不能稱為‘路’的泥漿路、沙窩路、戈壁灘、粉塵路,當地人叫面粉路,干塵厚達半米”,“最可怕的是戈壁灘,遍地是大若枕頭,小似籃球的亂石”。
施曉亮把包括中尼國際公路在內的5條進藏路都走了一趟,在他看來,“新藏路惡劣的自然條件對生命的威脅,不是人為可以消解的”。同樣有豐富進藏經歷的軍旅作家黨益民,則將新藏線形容為“鈍刀子割肉”,“是最容易發生高原疾病的路段,它是對生命的蠶食,是一點一滴的”。所以新藏線“一般適合出藏,不適合初次進藏”。如果一定要選擇新藏線進藏,那么最好在5~10月前往。如果運氣足夠好,從葉城到獅泉河1100公里的車程,也需要三天三夜,或者四天三夜。
從烏魯木齊出發,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邊前行,過阿克蘇和絲綢之路重鎮喀什到達西南的葉城,葉城在公元12世紀時是西遼文化較發達的地方,雖是邊境小鎮,因為地處要道,氣氛也十分活躍。城南219國道零公里處有西藏阿里駐葉城辦事處,入藏的車輛都要到這里報道,新藏公路從此開始。
從葉城縣城出發,60公里路程到達葉城柯克亞鄉后,柏油馬路消失。從普薩村開始,翻越新藏公路上的第一座山口——阿長孜達坂(維語中達坂是“山口”之意)。車行30多公里后到達第一座兵站——庫地兵站。在新藏公路沿線,一般是100多公里就設有一座兵站,對旅行者來說,是住宿最合適的選擇。翻越塞力亞克達坡,行經83公里,到達的是“麻扎”(維語“墳墓”之意)。麻扎兵站門口流淌的是塔里木河的正源河——葉爾羌河,發源于喀喇昆侖山北麓,全長1079公里,也是新疆喀什地區的母親河。麻扎是通向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的必經之路。
從麻扎出發,出葉爾羌河谷,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柯克阿特達坂,這是雨季最容易發生塌方和泥石流的路段。再翻過賽圖拉達坂,將到達“新藏線最熱鬧的地方”——三十里營房。這里是新藏線通往喀喇昆侖山口的必經之地,也是唯一有女軍人生活的高山區。現在還出現了十幾家食宿站。
新藏線從康西瓦達坂開始,公路開始在相對平緩的高原面上延展,到達大紅柳灘兵站,穿越泉水溝,距離海拔6700米的界山達坂就很近了。從界山到西藏日土縣多瑪一段,基本上也是沿著一條河道行駛。離開多瑪后,新藏公路路況非常好,沿砂石路面60多公里,可到達中國和克什米爾地區交界的班公湖。將到達阿里高原上最大的城鎮和政治文化中心獅泉河鎮,也叫噶爾,藏語“帳篷、兵營”之意。
接下來從獅泉河鎮到拉薩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南線行進在岡底斯山上,途經巴噶、仲巴、薩嘎、拉孜、日喀則到拉薩,北線穿過羌塘高原,經過江巴、改則、尼瑪、安多、那曲抵達拉薩。南線雖然比北線短,但是夏季雨水很大,常沖毀公路,流沙也多,十分危險。南線在吐蕃時代,被稱作“食鹽之路”或者“麝香之路”。
(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