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江蘇大豐保護區:珍稀麋鹿“渴極了”!
2005-12-23

  2004年7月18日,本報《麋鹿之死考問海堤路》一文報道了江蘇大豐麋鹿保護區兩頭野生放養的麋鹿因車禍死在海堤公路上的事件。麋鹿生存狀況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時過一年,本報連日來又接到眾多讀者的反映,由于天氣持續干旱,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819頭麋鹿飲水困難,它們的野外生存正面臨缺水的考驗。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的生存狀況再次牽動世人的心。本報記者于昨日奔赴江蘇大豐麋鹿保護區進行調查采訪,發現,珍稀的麋鹿果然“渴極了”!

  A 4個月,保護區的雨量還不到60毫米

  前天,鹽城地區普降陣雨,雖然給酷暑中的城市降了溫,但昨天30攝氏度的高溫再次侵襲,記者坐車行至離麋鹿保護區不遠的大豐市川東鎮時,由于天氣炎熱的緣故,柏油路面上也被車子揚起一路塵土。

  “昨天的一場雨解了我們保護區麋鹿的飲水燃眉之急。但這還遠遠不夠啊!”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丁玉華副主任一見到記者就說,幾天前,大豐市區下了場雨,但是保護區不知是何原因未能受到“恩澤”。如果未來幾天仍然“陽光普照”的話,麋鹿的飲水危機還會加重,這將嚴重影響到它們的生存能力。丁玉華副主任擔憂地說:“經過測量,從今年3月份到7月4日,保護區的雨量還不到60毫米,比去年更加嚴重。”

  記者昨日從氣象部門獲悉,前期處于黃淮流域、江淮流域的雨帶一路南下,目前已移至長江流域。最近二三天,大豐等地多雷陣雨,9日雨勢較大。最高氣溫仍不會超過35℃。這對干渴的麋鹿可謂雪中送炭。但有關人士認為,雖然降下及時雨,但要從根本上解決保護區的水荒還需要從源頭入手。

  據了解,大豐麋鹿保護區面積總共4萬畝,缺水區域不到一萬畝,但是缺水的區域正好是第一核心區,有90%的麋鹿集中在那里。7月6日中午時分,記者經過工作人員的準許,來到麋鹿生活區,這里有6300畝的面積,是干旱最嚴重的區域。走近有水源的地方,一陣臭氣撲面而來,一位老農說這是麋鹿排出的糞便的氣味,天氣炎熱,這樣的氣味會更濃。可能是由于前天一場大雨的原因,這里的水塘都有少許積水,許多麋鹿都擠在積水較多的水塘里休憩。記者發現,雖然下了一場雨,卻還能看出地表面的多處裂縫,有些地方的樹木因為干旱,樹葉已經脫落,甚至有的樹木出現了大面積死亡。

  B 職工們省下工資為麋鹿“買”水

  因為去年有干旱預兆的緣故,自今年3月份以來,保護區的四十幾名職工就開始籌備打抗旱“戰役”。在旱情加劇的情況下,看到精心養護的麋鹿發生飲水危機,保護區的全體職工心如刀割,大家備感壓力。為了給麋鹿“補水”,保護區已經開過幾次緊急會議,研究、商討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保護區的資金一直非常緊張,尤其在今年出現旱情后壓力更大。為了緩解資金緊缺的壓力,保護好麋鹿,保護區決定職工每人每月只發放200多元的生活費,把其他的工資都用在為麋鹿補水的費用上。”丁玉華副主任告訴記者,職工們對于這個決定無一反對,沒有任何怨言,而且非常支持。他感慨地說,在自己20年的“麋鹿生涯”中,雖然條件艱苦,但一直有兩個精神支柱在支撐著他,一個是大家精心呵護的麋鹿群;另一個就是肯吃苦、愛勞動的職工團體。

  “大家還要到處找水源,對整個地段進行搜索。2臺大水泵不停地抽水,爭取做到人停機不停,24小時值班,到目前為止已經抽水300多個小時了。”據丁玉華副主任介紹,保護區一名技術人員是大學畢業分配過來的,在今年“五一”剛剛結的婚,為了抗旱,連蜜月都沒有度完。還有一名“老”同志,自己的孩子生重病,都沒有時間照顧,義不容辭地加入到抗旱保鹿戰役中。在保護區服務一線的陳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出現的旱情是前所未有的,但大家都在努力,大家都把麋鹿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來看待。

  丁玉華說:“20年來,大家一直和我同甘苦、共患難,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從20年前的39頭發展到現在的819頭,這是十分不容易的。”

  C 5年前,10多頭麋鹿因干旱死亡

  “當務之急是要解決水問題,這是根本問題,否則會引發麋鹿的生存危機。”丁玉華副主任介紹說,由于麋鹿是沼澤類動物,當氣溫升到15攝氏度以上時,它就要到水里去,所以缺水會讓麋鹿在生活上無所適從,干旱對麋鹿的打擊是致命的。“如果短時間缺水,會讓麋鹿的生理上出現變化,嚴重點還會使麋鹿中暑。”

  “一旦干旱持續下去,麋鹿會因為缺水而導致烈性傳染病,這個種群的生命將會受到嚴重的威脅。”丁玉華副主任擔心地告訴記者,保護區一旦缺水,不僅麋鹿無法飲水,還會導致保護區內的植被遭到破壞,今年保護區的植物比往年同期矮了一半,就是干旱引起的。“干旱時通過肉眼觀察,水溝里的水干涸了,水塘里的水看上去是綠的,聞起來有一股臭味,里面都是麋鹿排泄的糞便,水受到了污染,容易滋生細菌暴發傳染病。”

  據悉,2000年,因為天氣干旱的原因,10多頭麋鹿飲用了受污染的水源,最后不幸全部死亡。

  D 只要500萬元就能拯救麋鹿

  讓丁玉華和全體職工欣慰的是,保護區將麋鹿缺水一事向各有關部門進行匯報后,得到了江蘇省、鹽城市以及大豐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據丁玉華副主任介紹,目前解決麋鹿缺水的問題,主要是從2公里外的四中溝引水,在經過這么長的干溝時,由于自然滲漏,引水一次最少也要7天7夜,就是這樣,水的深度仍然達不到麋鹿生活的要求。“根本的解決方法就要引進水源,最初認定是從川東港或者是南面的東臺河引來水源。目前來看從川東港引水比較容易可行,這項工程經水利部門評估,費用約需1200萬元。“而省里是否能立項批撥資金還是未知數。”丁玉華說,鹽城市和大豐市籌集到的資金不多,資金籌集還要有個過程。但這是大事,一刻也不能耽擱了。

  “省、市有關領導都非常重視此事,認為麋鹿保護區缺水是大事情,會影響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的群種延續。張定國副省長多次過問此事,鹽城市的周古城、陳還堂、林成立等領導也多次就保護區干旱問題作出指示:要想方設法籌集資金,特事特辦。對于為何從年初到現在資金還沒有得到落實,丁玉華副主任分析可能是大豐、鹽城兩級政府向省里打的報告慢了一步。而省里如果沒有立項,是不可能把資金劃撥下來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丁副主任認為麋鹿不能等,麋鹿保護區現在需要借助社會力量來渡過難關。

  “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建立一個電灌站和一條引水渠,所需資金約500萬元,一旦資金全到位,工程將在年底完工。”丁玉華副主任說,麋鹿是屬于全人類的,現在全世界也就近3000頭,而大豐麋鹿保護區有819頭。“如果因為水資源緊缺而影響麋鹿的生存,我們于心何忍啊!”

  E 天災背后還有“深層次”問題

  江蘇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秘書長、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副站長徐惠強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鹽城已經下雨了,但這幾年大豐的天氣的確有些異常,天災其背后更重要的是灌溉系統不完善等深層次的問題。

  “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部門較多。”徐副站長介紹,由于灌溉系統投入比較大,所以雖已早早提上了議事日程,但需要省、市、縣三級政府,及林業部等多個部門共同努力,才能一起設立好專項資金。相關部門最主要的還是要把自然保護區的水利灌溉系統納入到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中去,與沿海經濟發展統籌兼顧考慮。

  徐副站長透露,目前,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只有1/3得到了有效保護,還有2/3沒有很好地保護,甚至沒有得到保護。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最近的工程依舊沒有將灌溉系統建設納入其中,其即將實施的二期工程,是將原來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6000多畝的區域,擴大一倍,還要再增加6000多畝。“麋鹿住在一起不好,所以要再造第二個核心區。”徐副站長說,灌溉系統建設仍需時日,關鍵是資金的落實。

  昨日,記者試圖采訪分管農林的副省長黃莉新,由于其開會最終并未能聯系上。

  F 大豐麋鹿的世界性旅游資源地位不容忽視

  江蘇省旅游局副局長(江蘇省旅游局新聞發言人)袁丁昨晚接受江南時報采訪時說,大豐麋鹿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保護區,其世界性的旅游資源地位不容忽視。其實,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自1986年建立以來,并沒有成為旅游熱點目的地,一方面由于該地交通不夠便利以及相應的旅游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游客的行為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首先是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其次才能體現旅游的功能,因此該地發展旅游也應考慮科學的容量,而即使發展旅游也是為了提高當地的生態旅游功能,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個自然區。當然,自然區的保護不僅僅局限于麋鹿這個世界珍稀的野生動物,還應將植物、水系、濕地、灘涂等納入保護范圍,保持這個生態鏈的完整和平衡,才能長遠地發展、開發旅游。

  江蘇省旅游局規劃統計處處長李明耀曾參與編制《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他在昨晚接受采訪時表示,該規劃去年就已通過有關部門和專家的評審,但該規劃只做了一個總體規劃,例如如何擴大麋鹿的活動范圍、維護動植物的多樣性等。當然,大豐麋鹿保護區還需作深一步地規劃,就休間性和控制性的旅游活動等方面作規劃。

  南京師范大學旅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黃震方教授表示,目前大豐麋鹿保護區的旅游開發并未真正展開,還在進行開發前的市場調研。而大豐麋鹿作為一個非常脆弱的生態保護區,將建立一個核心保護區,專門用以科研工作,嚴禁其他人員進入,而這個核心保護區的重新界定還有待于進一步認證。其次再在外圍建設用于科普、考察功能的緩沖區,以及最外圍用于旅游觀光的活動區。聽說麋鹿眼下正遭受“干渴”之苦,黃震方強調,大豐麋鹿第一要保護,否則旅游無從說起,應該高強調生態保護,低強調旅游活動,才能帶動鹽城整個灘涂地帶的生態旅游發展。

  大豐是麋鹿“認祖歸宗”后的憩息地(相關鏈接)

  麋鹿是中國特有的物種,但它的正式英文學名卻以外國人的姓氏命名;它曾在中國生活了數百萬年,20世紀初竟在故土絕跡;20世紀80年代,它又遠涉重洋,重返故鄉。麋鹿曲折的命運,使它成為世人關注的對象。

  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萬年前,距今約1萬年前到距今約3000年時最為昌盛,中國境內無論是麋鹿化石點的數目或某個化石點的標本數量都極為豐富。但在距今約3000年的商周時期以后卻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后絕跡。

  多數麋鹿專家認為,麋鹿絕跡的重要原因是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大量獵捕,造成了麋鹿種群災難性的減少。同時,各地許多沼澤或近海低洼荒地被開墾成為農田,使只適于在沼澤地帶棲息的麋鹿沒有了容身之所,成為平原地區最早的生態災難的犧牲者。

  野生麋鹿的最后棲息地是長江口附近沿海地區。盡管麋鹿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及中部地區的長江南北,但主要分布中心仍在長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區。它們十分喜愛溫暖濕潤的沼澤水域,甚至喜歡接觸海水,銜食海藻。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位于這一區域,這里麋鹿化石密集分布,從1967年至1998年先后出土麋鹿化石12處。考古發現,1萬年至4000年前人類遺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數量,大致與家豬骨骼數量相當。

  從春秋戰國時期至清朝,古人對麋鹿的記述不絕于書。它不僅是先人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孟子》中記述,“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這證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園囿中已有了馴養的麋鹿。

  漢朝以后,野生麋鹿數量日益減少。元朝建立以后,善騎射的皇族把野生麋鹿從黃海灘涂捕運到大都(北京),供皇族子孫們騎馬射殺。野生麋鹿逐漸走向滅絕。到清朝初年,中國已只有一群約二三百只的麋鹿圈養在210平方公里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這時候,國際動物學界還不知道麋鹿的存在。

  1865年秋季,法國博物學家兼傳教士大衛在北京南郊進行動植物考察,無意中發現了南海子皇家獵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動物分類學上尚無記錄的鹿。大衛以20兩紋銀為代價,買通獵苑守卒弄到了兩只麋鹿,制作成標本。1866年,他將標本寄到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被確認為從未發現的新種,而且是鹿科動物中獨立的一個屬。從此,麋鹿學名被稱為“大衛鹿”。1866年之后,英、法、德、比等國的駐清公使及教會人士通過明索暗購等手段,從北京南海子獵苑弄走幾十頭麋鹿,飼養在各國動物園中。

  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濫,洪水沖垮了獵苑的圍墻,許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饑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強劫殺一空,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

  隨著時間的流逝,圈養于歐洲一些動物園中的麋鹿紛紛死去,種群規模逐漸縮小。從1898年起,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出重金將原飼養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衛普等地動物園中的18頭麋鹿悉數買下,放養在倫敦以北占地3000英畝的烏邦寺莊園內。這18頭麋鹿成為目前地球上所有現存麋鹿的祖先。二戰時,這個種群達到255頭,烏邦寺莊園因害怕戰火,開始向世界一些大動物園轉讓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麋鹿達到1320頭。

  麋鹿的故鄉中國希望麋鹿能重返家園。1956年和1973年,北京動物園分別得到了一對和兩對麋鹿,但因繁殖障礙和環境不適,一直未能復興種群。

  1985年,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努力下,英國政府決定,倫敦5家動物園向中國無償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頭麋鹿被用飛機從英國運抵北京,當晚運至南海子原皇家獵苑,奇獸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國最后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39頭麋鹿從英國經上海運抵江蘇省大豐市,麋鹿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棲息的沿海灘涂。

  現在,中國已在北京、江蘇省大豐市、湖北省石首市、河南省原陽縣等地實施麋鹿散養計劃,目前已形成種群,全國已有麋鹿2000多頭。江蘇大豐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目前已有麋鹿819頭,有效種群已達到50個,這表明這個保護區已形成了世界第一家麋鹿基因庫,麋鹿的遺傳基因已不會再流失。2003年3月,世界第一頭純野生的麋鹿在大豐麋鹿保護區內出生。

  《江南時報》 (2005年07月07日 第十四版)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