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JMD公司無償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改造治污設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每減排一噸,即意味著巨化公司手中有了一噸排放權,日本JMD公司以每噸6.5美元的價格購買巨化的排放權,再向日本公司出售,巨化公司能從交易中獲得億元收益
●近日敲定的這筆迄今為止最大的跨國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標志著跨國排污權交易的大門在我國緩緩開啟
一筆平等互利的跨國排污權交易
浙江巨化是總資產34.5億元的國有企業、化工業上市公司,日本JMD公司則是一家在國際上從事溫室氣體削減交易的專業企業。
溫室氣體削減交易,緣于為應對溫室氣體排放使全球變暖而制定的《京都議定書》,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這份法規明確約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數量要比1990年減少5.2%,不履行承諾的要受到嚴厲處罰。同時,《京都議定書》中也允許發達國家向沒有減排義務的發展中國家購買排放權,方式是通過幫助后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獲得等量排放權,這種合作機制也被稱為清潔發展機制(CDM)。為此,歐盟、日本等許多國外企業就紛紛來到發展中國家尋找合作伙伴。
據浙江巨化公司總經理許生來介紹,此次巨化與JMD公司合作的是一套年產1.5萬噸氟化工產品裝置,合作期限為7年,由JMD公司負責提供分解副產品氫氟碳化物(溫室氣體之一,溫室效應為二氧化碳的1.17萬倍)的全部資金和技術裝備。項目啟動后,浙江巨化每年將折合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62.1萬噸,同時也就擁有了等量的排放權。按照合作協議,JMD公司以每噸6.5美元以上的價格向巨化購買排放權,扣除上繳國家部分,浙江巨化每年可以從這項交易中獲益約1億元。而JMD公司則可以將合作期間獲得的約4000萬噸排放權出售給日本國內的電力、鋼鐵行業等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企業,獲利同樣不薄。
要重視清潔發展機制蘊含的機遇
在浙江,巨化是借助清潔發展機制加速發展的第一家公司。在國內其他地區,也有一些企業開始積極與國外企業商談相關的合作事宜,比如,山東東岳化工有限公司將與新日制鐵、Natsource Europe和三菱商事3家公司合作開發清潔發展項目。東岳化工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制冷劑(一氯二氟甲烷)生產商,它將借助新日制鐵提供的設備,分解處理污染氣體。據權威統計,到本月上旬,由國家發改委批準的CDM項目達到25個。
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我國企業顯然能在以跨國排污權交易為核心的清潔發展機制中發現種種機遇。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企業對CDM項目認識不夠,不敢承擔技術改造和更新的風險,大多數企業還不知道利用CDM項目來開展對外合作,把握國際排放交易的巨大市場需求。
在2005年底召開的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大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姜偉新曾說到,中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市場潛力巨大而開發狀況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清潔發展機制國際規則復雜,項目準備成本高;二是目前減排額出售價格較低,影響項目開發商的積極性;三是國內相關機構開發設計項目的能力還較低。浙江省科技開發中心高級工程師范廉江則提到,二氧化碳的排放要有完整的手段和技術來監控、鑒定,而且項目設計文件非常復雜,國內相關專業人才很少,這會影響企業參與CDM項目的積極性。
浙江省經濟貿易委員會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處處長王偉民認為,在世界范圍內,發展的環境壓力日益增大,這就為國內企業參與CDM項目帶來好機會,應該積極抓住,政府部門則要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指導和服務。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除中國外,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也在積極行動準備CDM項目。據清華大學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所統計,截至3月28日,印度和巴西在聯合國登記注冊的CDM項目分別達到28個和37個。
(新華社記者 傅丕毅 賈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