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共出土了三枚玉飛鳳,記者在市博只看到其中的一枚。此器兩面用微雕工藝陰刻細密的鱗形紋和羽線紋,體態(tài)優(yōu)雅飽滿,厚重而又不失輕盈,造型既平衡又有不對稱的張力,體現(xiàn)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國內(nèi)發(fā)現(xiàn)最早的微雕玉器。
春水玉(帶扣) 元代
無錫市博物館館藏一級文物,為 嶂山堯歌里錢裕墓出土,長8.3厘米,寬6.5厘米,厚1.9厘米,帶扣長7.3厘米,寬2厘米。此件玉器玉質(zhì)溫潤,佩飾背面有橢圓環(huán)襯托,正面透雕荷蓮、草卉,中間一只張口展翅的天鵝潛入葉叢之中,上方一只細身長尾的海東青正在回首尋覓,伺機攫捕;帶鉤同樣以荷蓮、草卉圖案,采用鏤雕,同佩飾有機組合。整個玉雕設(shè)計巧妙,主體突出,線條流暢,雕工精細,層次亦非常豐富,多達四層,富有立體感。其雕刻對象的瞬間情態(tài)惟妙惟肖,可謂形神兼?zhèn)洹?
大彬款紫砂壺 明代
甘露彩橋蕭塘墳華師尹墓出土。壺高11.3厘米,口徑8.4厘米、腹徑10.7厘米、底徑4.5厘米,時大彬為晚明最負盛名的紫砂大師。“千載一時”大彬壺,在李景康和張虹的《陽羨砂壺圖考》著述中,大彬壺不過16件。此壺平整光潔,隱現(xiàn)銀砂閃點,砂而不澀,光而不亮,粗而不糙,細而不膩,呈現(xiàn)出豐富的表層肌理,堪稱“國寶”。
江陰夏港北宋墓出土。此器紋飾布局嚴謹,層次分明,線條清晰,繁密有致,劃花線條較細,比較簡練,自由豪放,圖案生動自然,有較強的立體感。 (丁晴)
白釉折腰碗
白釉雙鳳花紋碗
來源:江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