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地球獎”獲獎者事跡(個人獎十名)
2006-04-24
王國平(河南省環保局局長)
作為河南省環保局局長,自上任以來,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環保事業之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他的帶領下,河南省扎實開展工業污染防治工作,強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重點流域、區域和城市的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為社會的環保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視環保法律的尊嚴高于一切,始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放在首位,竭誠為群眾排憂解。,他待人誠懇、謙虛謹慎、性格平和,但是在涉及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原則問題上,他又是一個不講情面、不恂私情的“斗士”,對環境違法問題嚴查不待。近年來多次獲得全國、河南省省先進工作者。在2005年度全國環境系統工作會議上,王國平代表河南省環保局作了典型發言;河南省的環保工作也得到了國務院的充分肯定,在即將召開的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河南省政府將作典型發言。這些既是對河南省整體環保工作的肯定,同時無疑也是對河南省環保事業的領頭人——王國平同志的充分肯定。
張亞平(新疆若羌縣黨委書記)
在“胡楊精神”的激勵下,他以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熾熱情懷和無限忠誠,努力踐行“三個代表”,帶領若羌各族干部群眾向惡劣自然環境挑戰,向貧窮落后挑戰,向封閉愚昧挑戰,艱苦奮斗,排難而進,大力發展紅棗富民產業,積極創建綠化園林城市,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脫貧致富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被當地百姓親切的稱為“紅棗書記”。造林綠化,豐碑巍巍,他正在以更加豪邁的氣概和堅實的步伐,努力把若羌建設成為西部生態環境優美、生態經濟發達、生態文化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精美綠洲。
趙鴻(河北省衡水市地球女兒環保志愿者協會 會長)
作為一個關注濕地保護的志愿者,河北地球女兒環保志愿者協會會長,她自2001年開始在衡水胡自然保護區組織大型志愿者義務植樹,義務宣傳濕地知識、野生動物保護法、河北省義務植樹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各種形式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保護華北之腎――衡水湖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也為環保志愿者豎起了一面旗幟。
多年來她自費回收廢舊電池30余萬節,志愿服務10000小時,組織中外志愿者20多個國家20000多人次綠化衡水湖,植樹十萬余株。先后獲得中國綠色知音環保志愿者協會頒發的“地球女兒”環境獎,世界華人華僑社團聯合總會等單位聯合頒發的“英才人物獎”,團中央頒發的中國青年志愿者活動金獎,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稱號,為環保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劉寶敬(山東省蒼山縣交通局工程處 高級技師)
一個優秀的環保科技工作者,曾被評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十大民間環保杰出人物”,業余從事環保工作15年,研究發明環保節能技術39項,在專業技術領域填補了國內空白。為此,家居危房,債臺高筑。吃盡了苦,受盡了累,還招來了許多人的不理解,但他對此不屑一顧:“保護環境和節能技術研究雖是我的第二職業,但是我畢生努力追求的事業,為此拼搏終生不悔。”
安世遠(青海省環保宣教中心 主任)
八年來致力于青海省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事業,積極創造條件強化宣傳教育能力建設,認真組織開展各類環保宣傳活動,主持編印了多種環境保護宣傳資料,策劃組織實施“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普及計劃,策劃創立了“青海杯”這個青海省唯一的企業環保宣傳品牌等有著重大影響的環保宣傳活動,組織開展“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活動,創建“綠色學校”73所,積極探討環保科普宣傳和環保常規宣傳的結合點,實現了綠色創建和環保教育的突破,自己采寫的環境新聞作品也多次獲獎,曾被評為第六屆“杜邦獎”環境好新聞、中國環境報好新聞、“中華環保世紀行”好新聞等獎項。使全省環境宣傳工作社會化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有力宣傳了青海的環境保護,對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起了積極作用。
何平均(四川省富順縣第二中學 高級教師)
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卻有著不平凡的人生。從事環境教育工作長達20多年,他對環境教育事業熱愛執著、勇于探索、無私奉獻,有良好的師風師德,在實踐和理論上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利用課堂深透、環保實踐活動、環境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把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科技素養、人文素養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環境素養和綜合素質,為高校培養了一批喜愛并立志環保的優秀學生,多次受到各種表彰獎勵。他把人生的黃金歲月獻給了環境教育事業,并作出了突出貢獻。
陳飛(浙江省永嘉縣渠口鄉珠岸村 村民)
作為一個年過半百、勤勞善良、樸實無華的農村漢子,從他的家鄉溫州市永嘉縣開始,自費走遍浙江省11個城市,并且提著菜籃子上長城,到上海、廣州、武漢、南京等地,向市民贈送竹籃,呼吁使用菜籃子,杜絕白色污染,引起社會的關注。并在他的家鄉渠口鄉珠岸村發起創建了全國第一格無塑料村,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被授予浙江省“綠色公益使者”、“中國十大民間環保優秀人物”等稱號。同時,他還積極到學校、企業、社區進行環保宣傳講座,向人們灌輸“環保從我坐起,環保從小做起”的理念,在促進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改善當地環境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于新蘭(江蘇省徐州市環保局 副主任)
從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20年如一日,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熱情關注支持社會公眾參與環保事業,積極為環保社會團體生存發展奔走呼告,先后在國家、省、市各級媒體發表環保稿件1000余篇,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影響,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級新聞宣傳報道獎。他經常送教上門,為學生市民講授環保知識,積極宣傳環保基本國策,并且多次自費舉辦各種環保活動。吃苦耐勞,有勇有謀;堅持真理,開拓創新,堪稱新時代環保戰線的一位卓越“巾幗”。
宋克明(河南省長垣縣綠色未來環保協會 會長)
一個普通的基層共產黨員,當初為了改變家鄉的污染狀況而踏上環保之路,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創辦了全國縣級第一家也是黃河流域第一家民間組織“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自費召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萬人大會,在黃河灘區濕地建立了三個鳥類保護站,并籌建全國第一家民間組織實施的“黃河民間檢測站”,被譽為“環境衛士”。十年環保艱辛歷程,他花費十萬余元,自己卻一貧如洗,但他無怨無悔,決心將“保護母親河行動”進行到底。
周兆木(浙江省富陽市環保局 助理調研員)
19年來一直站在環保工作前線,身先士卒,勇于創新,無論是環保宣傳教育還是環保管理工作都沖在最前線,開創了公眾舉報有獎的全國先河。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環保活動從不缺席,每次工作主動承擔最難的工作,并且利用休息時間編寫相當數量的稿件。退休之后,他不辭辛苦,犧牲業余時間,放棄節假日,不計報酬,不要表揚,積極投入環保公益活動,在廣大群眾中樹起了良好形象,輻射出很大的生命力。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