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從高原之王到“都市囚徒”
2006-04-25
從高原之王到“都市囚徒”
  藏獒命運背后的利益鏈條
  
  □本報記者 沈穎/文 本報記者 麥圈/圖
  
  這是由1000多萬年前的喜馬拉雅獒演變而成的高原狗,是犬中惟一沒有被時間和環境改變的活化石,是傳說中活佛的座駕,“一犬可敵五狼”。
  因為野性和智慧,藏獒成為了寵物。但成為寵物和財富象征的藏獒,卻由于沒有責任承擔,又失去了能力和智慧,甚至整個物種瀕臨滅絕。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是販獒背后蘊藏的巨大利益。
  傳說中,那些離開草原的喜馬拉雅純種獒,死的時候會流血。那是靈魂消失的征兆。
  
  “養400頭牛不如一條藏獒”
  4月15日清晨,西寧川南西路的紅星寵物交易地,狗販子們正對“東方神犬”翹首而待。大約10時,一輛卡車載著6只藏獒和4個男人停在市場邊的空地上。狗販子們沖上去,對著大狗評頭論足。一只一歲半、身長60厘米的黑獒把尾巴蜷成拳頭狀,像對待狼一樣撲向人群。
  藏獒的主人———多吉費勁———再次狠狠拉緊了鏈子。另外5只獒也被綁在附近,但紅紅的三角眼仍然盯著即將改變它們命運的人群。從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牧區到西寧,多吉和大狗在山路上顛簸了兩天。“這是藏獒第一次離開牧區,”多吉說,“我要緊緊跟著,否則它們一點東西都不吃。”
  多吉和他的兩個伙伴來自青海玉樹自治州。“這是我第一次賣自家的藏獒,心疼。”他說。臉盤黝黑的漢子蹲下去,輕輕撫摸著黑獒的頭,“為什么要賣?家里沒錢,賣狗回去蓋新房。”
  早些年,狗販子如果問藏民:“你家的獒賣不賣?”藏民會反問:“你家的孩子賣不賣?”在果洛等地,今天的藏民依然認為藏獒誓死保護牛羊和主人,是其家庭成員之一。但玉樹人的觀念改變了。“多數人家都養了十幾條藏獒,除牧羊外,其余的拿來賣。”多吉說。
  從1990年代初就開始進玉樹尋純種獒的楊德軍說,當地人對狗的行情越來越精通。“15年前,他們也許會送你一條純種藏獒,后來有人偷偷賣,但只賣幾千塊。1998年價格抬高了,一只純獒值3萬多。這兩年,開價達到了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楊德軍說。
  “有的人家把牛羊都賣了,專心繁育藏獒,400頭牛的價格也抵不上養一只純獒!”多吉說。
  
  利益驅動:狗販子拼死尋獒
  藏獒的身價因何一路飆升?
  這是由1000多萬年前的喜馬拉雅獒演變而成的高原狗,是犬中惟一沒有被時間和環境改變的活化石,是傳說中活佛的座駕,“一犬可敵五狼”。
  但最關鍵的是它的智慧和忠誠。暢銷書《藏獒》多次描述了這樣的場景,它們為救護主人與野獸和人斗智斗勇,直到犧牲。加上狗販子的炒作,養獒逐漸成了有錢人的游戲,成為身份的象征。
  在2006年3月舉辦的青島獒展上,“犬業專家”給一只藏獒估出了3000萬元的天價。“有些犬業專家其實就是這條產業鏈上的利益相關人,俗稱‘狗托兒’,”一位業內人士說,“他們在吆喝中獲利套現。”
  據西寧藏獒協會秘書長劉隨安介紹,在西寧,民間養殖藏獒的有20-30家,其中70%是狗販子。
  為更快找到買者,狗販子們開始利用網絡。本報記者通過網絡找到了一個住在居民區中的狗販子。環形居民樓中間那個不大的方院子里,幾十只藏獒擠在一起,掐架和嚎叫。一只新獒剛從玉樹販來,耷拉著腦袋。“它現在還迷糊著呢,不知道誰是主人。”姓姜的狗販子說,“一年來,我賣掉了從玉樹找來的100只藏獒。”每隔幾個星期,他就騎上摩托,到高原牧區買兩三只藏獒,回后喂養一星期左右,轉手賣出。待資金周轉過來,再去買新的藏獒,一個月下來,可賺幾萬元。
  尋獒之路異常艱辛,最大的障礙是要越過海拔4846米的巴顏喀拉山。那里終年缺氧,山路崎嶇,內地人很難適應,因此,在西寧等靠近高原牧區的城市,聚集了越來越多的“職業尋獒人”,并成為將藏獒販賣到內地的中介。
  “這一行絕對暴利,”一個狗販子建議本報記者在北京開家養獒場,“我們給你供貨,一年賺幾百萬沒問題。”在西寧,一條好的藏獒最多賣十幾萬,轉賣北京后,價格就可以再翻倍。
  每年的12月到次年7月,從西寧、蘭州、四川及西藏發至北京等省市的藏獒每天可達約400-500只。如此計算,6個月內有近10萬只藏獒的命運發生了改變。更讓人震驚的是,一年前,蘭州有20多個歹徒持槍闖入某藏獒基地,剪斷了電話線,逼迫保安就范,用麻醉彈將3條極品雪獒弄暈后搶走,價值超過100萬。
   
  都市耗盡王者之風
  《藏獒》一書的作者楊志軍說,“遇到狼群襲擊時,藏獒的風格是越碰越堅,越咬越強”,“它也是惟一一種不會妥協的動物,視死如歸,即使獅、虎也不能做到這一點。”
  《馬可·波羅游記》中有這樣的注釋:“此種番狗大逾印度狗兩倍,頭大毛長,頗獰猛,其力可敵獅”;“力甚強,足制種種野獸,尤能制大而可畏之野牛”。而在公元1240年,蒙古人橫掃歐洲時,3萬只藏獒組成的軍團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楊志軍眼里,真正野生的藏獒在其領地里有一種不怒而威的王者之風。“它臥在帳篷外,即使有陌生人進去,也不動聲色,除非你拿走主人的東西。它甚至會察言觀色,以一個家庭成員的角色揣摩主人和陌生人的關系。”
  而城市里圈養的藏獒,體形矮小,要么呆頭呆腦,神情恍惚,要么對人格外兇猛。“一個自由的王者被關進鐵籠子,會變得壓抑、焦慮、緊張、恐懼。”楊志軍解釋說,“長途運輸中,藏獒最怕坐汽車,這讓它失去了安全感。”
  “神犬”雖然擁有很高的智商,但它無法理解城市里復雜的關系。它本來只忠誠于第一、第二個主人,可經過狗販子的多次轉手,倒頭來卻不知道該對誰盡職。而它在草原上具有的異常靈敏的嗅覺和聽覺———順風能聞出十幾公里外的主人氣味并聽到主人的腳步聲———也會嚴重蛻化,因為城市里各種怪異味道的刺激。此外,它到了內地,還會“醉氧”———氧氣多了,天氣太熱,被細菌困擾,這對于習慣了生活在零下40攝氏度、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寒缺氧環境中的它而言,是一種災難。
  因為野性和智慧,藏獒成為了寵物,可成為寵物和財富象征的它,卻由于沒有責任承擔,又失去了能力和智慧。“一只從高原到河南的藏獒,過年時聽到鞭炮響聲,它努力想找出聲音從哪里發出,解除危險。但奔來突去找不到,突然停下來,死去了。”楊志軍傷感地說。
  在西寧養殖藏獒多年的劉亞秀也體會到了強者的脆弱———1個月前,他把藏獒帶到青島參加獒展。藏獒感染病毒后,他請護士天天打針,用了700多只注射器,但還是有一半的獒死了。
  專家估計,販到內地的藏獒只有40%能存活,這是純種藏獒逐年減少的主要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無序配種———隨著藏獒數量的減少,只好找普通藏狗甚至外來狗雜交。一個狗販子說,玉樹牧區文成公主廟老和尚養的那只藏獒,1萬元配一次,排隊等都等不上,只好讓它每天晚上配三次。有少數狗販子為了自己的藏獒能賣個好價錢,將幼小的藏獒收來,并殘忍地殺掉。
  中國目前還有多少純種藏獒?有專家認為不超過300只,楊志軍更為悲觀地說,“不超過100只。”
  而致力于藏獒保護和繁育工作的云南地理研究所的張帆發現,即使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找到夠資格做種源的藏獒也并非易事。
  
  搶救最后的神犬
  成立于2005年12月的西寧藏獒協會,正試圖把民間養殖場和狗販子都收納進來,不斷地提純,建立藏獒的基因檔案,科學地保護藏獒。“協會中的大戶有其他生意做,養藏獒的小戶要靠賣藏獒吃飯,大戶拿出錢來給他周轉,鼓勵他從狗販子轉為繁育純種藏獒的人。”劉隨安說。
  但楊志軍認為,即使保留了純種,藏獒的風骨也只能在青藏高原的凌厲風土中磨礪,而不可能在城市人將其視為寵物后無微不至的“關懷”中延續。
  香港中國探險學會會長黃效文,籌資在云南迪慶建立了藏獒原生態繁育基地,以保護這個物種,并把養育的部分藏獒送回到藏民手中。
  這同樣讓楊志軍擔心———送回去的純種藏獒是否會再以致富的名義賣到內地?他認為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政府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建立藏獒保護區,在完全原生態的環境內,讓藏民養殖純種藏獒,恢復高原神犬的本色,同時進行科學研究,建立純種的評定標準,有序開發利用藏獒資源。
  傳說中,那些離開草原的喜馬拉雅純種獒,死的時候會流血。那是靈魂消失的征兆———它們拒絕來世。
  (P115815)
  

小藏獒

  才9個月的小藏獒,就快讓馴狗的師傅抱不動了。成年藏獒身高可達80厘米,體長一米左右,體重超過60公斤

  馴狗師傅給藏獒帶上紅色的頭套,這本來是牧民把藏獒送人時,表示送別的意思,但到了狗販子那里,卻是為了使藏獒顯得更精神一些,以便賣個好價錢

  青海玉樹的一個藏民把自家養的藏獒牽到狗市上賣,他向記者表示,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

  姜某是一個狗販子,倒賣過100多只藏獒,按理說掙了不少錢,但每當看著經他手賣出去的藏獒的照片時,還是有些難過

(南方周末)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