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小動物保護中心陷困境
2011年04月12日 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4月12日訊(本網記者 蘇禹成 陳群 文/圖)漳州小動物保護中心成立5年來,已為數百多只流浪小動物找到新主人,不過,這個自發的民間組織如今卻遭遇著困境——救助的小動物越來越多,而被領養的卻很少。作為一名小動物愛心人士,漳州市政協委員、市文管辦主任楊麗華昨日表示,她曾連續多年提案建議規范養狗、寵物買賣,也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力量介入小動物保護。
每年被領養的動物最多占收留的一半
漳州小動物保護中心救助基地位于龍海九湖琪塘村,負責人之一小康目前供職于一家房地產公司。她自小喜歡小動物,2005年建立漳州寵物網,結識一群朋友。2006年3月,他們自費在蜈蚣山路附近成立漳州第一個流浪動物救助基地,因受臺風襲擊,基地建筑受損,2008年10月,小康等人將基地搬到九湖琪塘村(本報曾作相關報道)。
小康說,現在房租每個月450元,每月還要花800元請村民負責喂養小動物,這些經費都是保護中心的義工自己掏,偶爾還有一些愛心人士的捐贈。義工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只能在周末抽空過來照管。
救助的小動物主要是城管和義工們發現的,隨著媒體報道,不少市民也通過網上直接求助。然而,隨著救助進來的小動物越來越多,保護中心卻遇到一大難題——救助的數量遠遠要大于被領養的。
小康說,很多人對養寵物缺少必要的責任心,很大一部分人懷孕后就把小動物拋棄,還有人趕時髦,養了一段時間覺得無聊就把小動物放街上流浪,“每個舊城區拆遷時都會留下一群狗”。最多的一次,他們曾收養100多只狗,而每年被領養的小動物,最多占收留進來的一半,而收養速度還在不斷加快。
小動物變多,救助成本也就更多。目前,琪塘村的基地收留70多只小動物,其他分基地還有幾十只,每天光它們的糧食就要200多元,“每只小動物還要做絕育手續,每只要300元,還要打2針疫苗”。
漳州市政協委員、市文管辦主任楊麗華也是一位小動物愛心人士,2008年,她第一次在政協會上提出保護小動物的事,因為這件事在很多人看來還是比較“超前”,所以開始發言的時候,都有點不好意思。她還記得,當時是漲紅著臉對大家說:“我要講一個與我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然后開始說一些關于小動物保護的事情,沒想到諸多政協委員都很用心聽完她的演講,會后,不少政協委員還特別稱贊她的“犬論”。
她說,一個人對待小動物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而一個城市對待小動物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文化;一個國家對待小動物的態度,同樣可以看出一個國度的文明。為此,她連續多年在政協會議上提交提案,希望能規范養狗、寵物買賣,嚴厲打擊非法狗肉交易。
楊麗華說,當前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提高市民對養寵物的責任意識和科學的喂養方法,另一方面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力量介入小動物保護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