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工業廢水治理工程建設。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和重點城市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盡管垃圾是資源的觀點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但記者最近在四川、山東、河北等地采訪發現,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衛生填埋仍舊是處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手段,而堆肥、發電等垃圾資源化處理還難以發揮其效益。而在農村,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幾乎還是空白。
垃圾處理:填埋有隱患,發電、堆肥難行
山東省濟南市日產生活垃圾2300噸,目前采取源頭收集方式,每天由8500多名環衛工人收集并送至距市區30公里的濟陽縣境內的市垃圾處理廠,進行集中填埋、焚燒或堆肥處理。
據濟南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副局長袁茂才介紹,濟南市的垃圾成分主要由55%有機質、30%無機質和15%的可排出水分構成,其中有機質為可以回收利用的資源。但最大的問題是,生活垃圾資源化成本過高,即由垃圾生成單位數量資源的成本要遠遠高于購買等量原生資源的成本。濟南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曾對焚燒生活垃圾發電進行測算:同樣發一度電,垃圾焚燒所需成本是焚燒煤成本的1.5倍。
這一現狀在成都也得到了印證。成都市容環境管理局環衛生產管理處處長梁曉鵬介紹,目前,填埋還是垃圾無害化處理的主要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占地面積大、環境污染隱患較多,但由于經濟水平和垃圾種類的限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梁曉鵬說,垃圾發電是國際上較通行的垃圾資源化方式,但這與垃圾中熱值含量密切相關,國外垃圾中紙質垃圾含量較大,發電資源充 分。而在我國,大多城市家庭對垃圾進行了初次收揀,垃圾總量減少了約20%,剩下的都是再利用率較低的廢品,依靠這些資源發電只是"一廂情愿"。
此外,作為垃圾資源化處理的另一種方式──堆肥,對垃圾種類要求雖然比發電低,但其生產線將生活垃圾制成長效復合肥,與目前常用的速效精肥相比,還沒有被農民所認可。因此,堆肥生產線也處于閑置狀態。
垃圾分揀:民眾意識不強,配套設施缺位
濟南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副局長袁茂才說,垃圾從產生到處理是個系統的工程,要實現對垃圾的充分利用就要從源頭進行分類,將有機物質與無機物質分離以便再利用。但目前多數城市居民還不具備這種意識。而即便在源頭實現了分類,環衛部門也不具備分類運輸的工具,運輸過程中還是會將居民分好類的垃圾裝到同一容器內,最終仍作為同一種垃圾處理,導致源頭分類工作成了無用功。
在成都一居民小區內,記者看到200多戶人家的垃圾被集中在四個黑色塑料大桶內,由收集人員把這些垃圾運走。該小區物業管理人員說,小區里也設置了廢舊電池回收箱,但真正有這個意識的居民比較少,而且小區建成5年來,也只有一次志愿者把電池收走了。在成都繁華的鬧市區和街道,綠、黃兩色的垃圾桶分別示意盛裝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但大多市民并不在意,環衛設施形同虛設。
據成都市市容環境管理局助理調研員孟虹介紹,現在城市建設沒有做到與環衛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時投入,所以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受到影響。
農村垃圾:處理陷入真空地帶
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相比,鄉村則面臨著垃圾圍困之苦。記者采訪發現,大部分農村的生活垃圾處于放任自流狀態。
在位于四川雙流金橋鎮的昆山村,記者在新村環繞了一周,卻沒有發現一處垃圾集中站。該村村民夏先瓊告訴記者:"我們都是把生活垃圾集中在塑料袋里,幾天就有人收走。過去,我們生活在獨門獨院的時候,垃圾就堆在房前屋后的大坑里,有的住家靠近小河溝,就直接倒在里面,臭得很。"
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山東省禹城市莒鎮鄉鄧莊村,記者看到,這個村幾乎家家養牛,平時農戶生活中丟棄的廢物就與成堆的牛糞混雜著堆放在民房周圍。鄧莊村支部書記鄧采文告訴記者,時間久了,一些垃圾尤其是塑料袋、廢紙片等就會被風吹散,剩下的最終會隨著糞便一起被施在地里。
一些村民反映,即便有了專門放置垃圾的地方,糞池中的垃圾也大多會堆放數月,到了夏天一片惡臭。而到了雨季,垃圾順著街道流入池塘、洼地,滲入地下,很有可能污染飲用水源。
河北省青縣北王莊村會計鄧桂勝坦言,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無序與農民環保意識不強有很大關系。同時,村集體無力提供服務也是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鄉鎮沒有錢,針對農民的公共產品就無法提供,垃圾滿地也無人問津。
垃圾處理關鍵詞:源頭·流程·鼓勵
成都市容環境管理局環衛生產管理處處長梁曉鵬說,從環境保護和廢物利用的角度來說,嚴格垃圾分類勢在必行。嚴格垃圾分類不僅有利于處理廠的回收利用,而且處理垃圾的工作效率將大大提高。比如電池等難降解、對環境破壞嚴重的廢品,如果沒有被分揀而進入堆肥,不僅不能用作肥料,還將對土壤造成致命的損壞。
此外,縮減垃圾運輸流程,也將最大限度地減少二次污染。成都市市容環境管理局助理調研員孟虹介紹說,目前,在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流程過多。流程越多,造成的二次污染越嚴重。
有關專家建議,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還需有關部門從政策、資金和宣傳方面大力支持。
濟南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副局長袁茂才說,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將生活垃圾處理與治理大氣污染、水污染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出臺了相關的配套政策。但一些地方對生活垃圾的認識還存在不足。事實上,生活垃圾屬于固體污染物,對城市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環境已經構成了相當大的威脅,各級地方政府應提高對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視程度。
一些專家認為,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是成全了環保和資源,卻在經濟利益上"得不償失"的行動。推廣垃圾資源化利用必須給予垃圾處理單位以必要的經濟補貼,以此來彌補消耗的成本,否則,對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積極性很難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