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的巨蟒將大白兔吞進體內
四川廣安市歷史上首次發現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的生死狀況一直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進入4月份后,社會各界紛紛來電或當面咨詢“廣安蟒”口腔炎是否痊愈,是否開始進食,是否有性命之憂等。為此,記者一直與廣安區林業部門及重慶市鱷魚中心保持密切接觸。
“廣安蟒”離奇生死路
“廣安蟒”的簡歷回顧: 2月24日廣安人工湖畔發現巨蟒;2月25日巨蟒被廣安區林業局林業公安帶回看護并由專門人員照看;3月1日,發現巨蟒身患重病被緊急送往重慶市鱷魚中心搶救;3月11日,記者隨林業局負責人專程赴渝探望。
4月21日,記者再次專赴廣安區林業局咨詢“廣安蟒”近況。當天下午,記者幾經周折,終于打探到重慶鱷魚中心專門負責“廣安蟒”看護的飼養技術員黃小華的電話,隨即與他取得了聯系。黃小華說,廣安蟒剛送過去時,被檢查出同時患有比較嚴重的口腔炎和口腔潰瘍,且長時間沒有進食,全靠消耗體內原有脂肪維系生命,嚴重缺乏營養,胃腸等消化系統已經退化病變,生理機能很差。由于蟒屬于國家重點一級保護動物,引起全國范圍內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據了解,對于蟒這類爬行動物而言,口腔炎和口腔潰瘍是很嚴重的疾病,也是致命的。重慶中心制定了一套很嚴密的治療方案,對其進行藥浴。由于蟒在低于28℃的環境下不會主動進食,中心適時采取特殊措施為其補充營養,維持其生命,將進食管插入其胃部,再將營養液針推輕輕注入,并將其室內溫度控制在27℃左右,逐漸喚起其食欲。
“經過鱷魚中心長達近2個月的全力搶救,蟒所患的口腔炎、口腔潰瘍陸續痊愈,目前生命特征基本正常。考慮到目前氣溫還不穩定,中心還沒有對其進行喂食。”黃小華興奮地介紹起情況。
5個小時的懸念
鑒于近幾天氣溫相對穩定且較高的實際情況,4月28日下午2時3分,記者再次撥通了黃小華的電話,詢問他關于“廣安蟒”的具體情況。
“按照搶救方案, 4月27日中午,我們對蟒進行了進食試探?!?有了前面的接觸,小黃顯得特別熱情。“當我們把專門喂養的飼料兔活體扔進去時,蟒有了積極反應,轉了轉頭,并吐了幾下舌信,顯示出進食欲望。”一直密切關注著“廣安蟒”的重慶商報等數家媒體聞訊火速派出記者前往鱷魚中心搶拍進食鏡頭。然而,一直等到晚上7時許,“廣安蟒”也沒有將四處蹦跳的兔子“吞”下去,饑腸刮肚的“老記們”只好悻悻而歸。
“進食了!進食了!廣安蟒進食了!”4月28日19時32分,記者突然接到黃小華的電話。陡然間獲知此喜人消息,記者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續問了好幾個“真的呀!”“你還不信,重慶有好多記者早就等起了,他們正在拍照呢!”小黃高聲說道。
據了解,此次廣安發現的蟒屬黑尾蟒,5歲左右,雄性,主要棲息地應在云南、廣西、海南等地的熱帶雨林,能在廣安發現,實屬難得。蟒只吃活動動物,以兔、雞、鴨或豬、狗等小動物為主食,間或吞食比自己體重大的其他兇猛動物。據介紹,巨蟒看起來比當初要壯實一些,當工作人員扔進一只歡蹦亂跳的大白兔時,巨蟒明顯有了反應,慢慢移動著身體,向白兔不短變化的位置包抄過去。由于地方并不寬,巨蟒很快靠近了大白兔,并將其迅速纏住,用身軀越纏越緊,直到大白兔不再動彈。然后,巨蟒張開大口,迅速將大白兔吞進體內,完成了標志著“起死回生”的第一個動作。
此時,為巨蟒搶救費心盡力的重慶鱷魚中心主任黃文清興奮地喊道:“這條珍貴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終于救活了!”
接下來,鱷魚中心工作人員又拋進了一只大活兔。據資料介紹,蟒每次進食量可與體重相當。由于蟒長期未進食,中心將采取漸進法喂食,逐漸增大喂食量,最后達到正常喂食量。
5個疑團尚未解開
此次廣安發現巨蟒,引起全國各地廣泛關注。到目前,仍有5個疑團未能揭開。
一是蟒從何來?包括廣安在內的整個川東地區歷史上從未發現過蟒。連四川、重慶境內也基本絕跡。
二是蟒靠什么生存?鱷魚中心專家認為,此蟒已有1年左右時間未進食,單靠體內脂肪消耗能維系這么久嗎?
三是人工湖還有蟒嗎?蟒是雌雄雙棲動物,此蟒屬雄性,是否還有雌蟒?在哪里?
四是蟒能否恢復完全健康?此次進食屬首次,說明其本性未改。但其身體機能特別是消化系統是否真正恢復正常,能否承受?
五是蟒將何去何從?按照規定,蟒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任何處置,必須經發現地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向國家林業主管部門報告獲準后進行。蟒救活后,是放生還是留在重慶鱷魚中心或是轉移到其他地方,或者送回廣安?目前不得而知。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