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定格于2006年4月28日上午9時53分。國家林業局、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在臥龍自然保護區隆重舉行的首次圈養大熊貓祥祥野化放歸活動儀式上,作為全球首只接受了3年野化訓練的人工繁殖大熊貓———祥祥,邁出了人類保護大熊貓發展史上意義深遠而激動人心的一步。
放歸現場最后一夜堅決不食“人間煙火”“這小家伙完全野化了,連它小時候最愛吃的窩窩頭,現在連聞都不聞了!”昨日7時許,在臥龍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祥祥幼年時期的飼養員劉斌發現,祥祥不僅“翻臉不認人”,而且真的“不食人間煙火”了。
4月27日祥祥放歸原始森林的最后一夜,它除了大口大口地吃著竹子之外,不再吃一口人們為它準備的“可口飯菜”。祥祥的“放歸之旅”開始了,臥龍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要把祥祥從它最后在此過夜的大籠子換到小鐵籠中,以便啟程(從這里趕到放歸目的地———巴朗山腳下的鄧生保護站還需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然而粗野的祥祥卻對大家充滿了“敵視”,對小鐵籠極其抗拒,死活就是不愿意走進去。研究人員劉斌用它曾經最愛吃的蘋果、窩窩頭引誘它,但它卻嗅都不嗅一下。實在沒辦法了,大家只得一邊驅趕一邊用新鮮竹子“勾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才把祥祥“誘”進了小鐵籠里。
一路酣睡 “長槍短炮”驚醒美夢
前晚一場大雪,海拔2700多米、祥祥將放歸的巴朗山半山以上全部白雪皚皚,可放歸前的昨日卻迎來了出奇的大晴天,藍天白云下灑著金黃的陽光,大自然敞開迷人的懷抱歡迎著祥祥的到來。
昨日7時30分,祥祥啟程了。一路上,折騰了一夜的祥祥在武警官兵和科研人員的護送下,甜甜地沉浸在夢鄉里。8時30分,祥祥順利到達40多公里以外的鄧生保護站。
放歸地點就在巴朗山腳下,人們必須抬著祥祥走一段小路并經過一條河后才能到達。正當工作人員將小鐵籠往車下抬時,一直熟睡著的祥祥被驚醒了,它睜開惺忪的睡眼,發現事情不對———一大群長槍短炮對著它“咔嚓咔嚓”,它的火氣一下子冒了起來,咆哮著憤怒地著拍打著籠子。“哦喲,這么兇啊?”祥祥令人始料不及的粗野頓時把大伙兒都嚇了一跳。
隨后,4名壯漢抬著祥祥一路小跑。10多分鐘后,祥祥被抬到了放歸點。它終于漸漸安靜下來,把頭趴在毛茸茸的前腳上,顯出了它最為可愛的一面。
放歸時刻 武警戰士嚴密護衛
十幾米外的前方,就是幽深茂密的巴朗山原始森林了,山腳下一大片鮮活的竹子正在風中搖曳著召喚她尊貴的“新主人”———祥祥。
記者看到,研究人員已特別在祥祥放歸處設置了三面圍欄。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自全國數十家媒體的記者、前來相送的各級領導、科研人員和附近居民把三面圍欄都擠滿了。手持防護盾維持秩序的武警戰士被安排在圍欄四周防衛,以預防祥祥爬出只有1米多高的圍欄傷人。
“走吧!大膽地往前走吧!大森林才是你真正的家園!”上午9時52分,歷史性的時刻到了。國家林業局副局長趙學敏和四川省林業廳廳長楊冬生取出一把鑰匙,上前欲打開祥祥的小鐵籠。
6秒鐘后 祥祥閃得無影無蹤
聽到開鎖的聲音后,似乎意識到什么的祥祥先是四處看看,后走到籠子前方伸出舌頭舔了舔嘴,顯得“極不耐煩”了。
9時53分,“嘩啦”一聲,小鐵籠的門被拉了起來,人們都緊張地注視著祥祥的表現。只見它飛快地用右爪抓起小鐵籠里最后一塊竹子銜在嘴里,隨即大步沖出小鐵籠,其“粗野”的動作將擋在左前方的兩名央視記者嚇了一跳并趕快閃身。隨后祥祥頭也不回,徑直往前方竹林小跑而去。這時有記者想沖上去跟著抓拍,“危險!”武警戰士當即將其奮力攔住。
從祥祥跨出鐵籠到消失于茫茫竹林里,僅僅6秒鐘的時間。
6秒鐘,祥祥就無影無蹤了。然而,人們還是久久地站在原地不愿離去,久久地張望著前方的叢林,希望可愛的祥祥對人類還有點“留戀”,回來與大家“再見”一面。
三大懸疑
祥祥“出征”能否“逢兇化吉”?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在野獸頗多的原始大森林里,僅接受了3年野化訓練的祥祥能很好地活下去嗎?人類是否從此對它就扔下不管了呢?
面對人們的擔憂,被譽為“圈養大熊貓之父”的臥龍管理局局長張和民教授告訴記者,任何一只大熊貓都不能排除被猛獸傷害的危險。然而,已經“野性十足”的祥祥在這3年里已學會了自食其力,并學會了爬上大樹躲避強敵及自衛行為等,它在大森林里活下來是不會有多大問題的。這一點已在今年2月順利通過了國內外專家的論證會。
祥祥走了,但這只有著特殊身份、與人類有著不同尋常“交情”的大熊貓,此生永遠也走不出人類對它的牽掛。據介紹,雖然祥祥完全融入了大森林,但它比起野生大熊貓來依然多了一道“保險”———GPS衛星定位系統。據介紹,如果祥祥遇到了“危難”,它仍可得到人類的一定幫助。
祥祥野外能否“娶妻生子”?
科研部門為何將祥祥的放歸地選在鄧生保護站的特定區域?據介紹,因為那里竹林茂盛,水源也好,更能適應祥祥的成長。此外,盡管大熊貓是一種喜歡“孤獨”的動物,但人類還是不希望它今后過于“孤單”。而這里聚集著它的同類,已經達到野化的它應當能與完全野生的“伙伴”和睦相處。科研人員最大的期望是,祥祥能夠在這里結下“情緣”———與一只“大熊貓美女”生育出更多的大熊貓寶寶來。從目前掌握的種種科研資料來看,它應當有這種“能力”。
祥祥肩負何“特殊使命”?
祥祥成功野化及放歸,它肩負的使命依然“任重道遠”。今后科研人員還將根據GPS不斷跟蹤、監測研究它的生活習性,并長期監測祥祥在自然界的生活成長情況及數據收集,以供今后大熊貓科研發展參考。
據介紹,祥祥正式放歸野外,這是大熊貓保護史上一個嶄新的里程碑,今后將陸續有更多的人工繁殖大熊貓被野化放歸大自然。
未來計劃將陸續放歸其他珍稀動物
昨日下午,國家林業局副局長趙學敏在學術報告會上表示,我國開展瀕危野生動物野化放歸,是人為擴張野生動物種群的一種新模式。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邁出擴大大熊貓野生種群數量的重要一步后,國家林業局還將于近期陸續選擇一批人工繁殖的朱鹮、野馬、麋鹿、揚子鱷等瀕危野生動物個體,有計劃地向選定的棲息地進行野外放歸,以增加、重建和擴大這些瀕危野生動物種群。
祥祥檔案
雄性,2001年8月出生于四川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兩歲時被選定進行野化訓練,先后在用圍欄圍成的一期2萬多平方米野化場和二期20多萬平方米野化場地生活了近3年時間,目前已經野性十足,身體十分強健。在野化過程中,祥祥學會了自己筑巢、選擇食物、標記地盤、驅逐入侵者等本領。
來源:四川在線(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