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鵟 Buteo hemilasius
別名:花豹 豪豹 白露豹
英文名:Upland Buzzard
分類:隼形目 鷹科 鵟屬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分布:分布于亞洲中部,在我國分布于青藏高原,蒙古,中部及東部。在北方分布區常見,在南方罕見。繁殖于中國北部和東北部,青藏高原東部及南部部分地區。可能也在中國西北繁殖。冬季北方鳥南遷至華中及華東,偶有鳥遷往廣西,廣東和福建。
特征:體大(70厘米)的棕色鵟。體色可分為淡色型和暗色型。全體暗褐色,或者上體暗褐色下體棕黃色,具棕褐色縱紋或橫斑紋。尾羽暗褐色,通常具顯著的3-11條橫斑,或尾羽純色,覆腿羽棕褐色。飛翔時翼下有大形白斑。
虹膜——黃或偏白;嘴——藍灰;腳——黃色。
習性:棲息于山區草原地帶,在平原地區較少見到。飛翔靈活,長作環形翱翔,主要捕食環頸雉、石雞、鵪鶉與嚙齒類的黃鼠、旱獺、松鼠等;有時也吃蛙類和較大型昆蟲。繁殖期為4-7月,營巢于高原山區懸崖峭壁頂上或喬灌木上,巢以樹枝造成,內枯草破布等,每窩產卵2-5枚。
普通鵟 Buteo buteo
別名:土豹 雞姆鷂
英文名:Common Buzzard
分類:隼形目 鷹科 鵟屬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分布: 東北各省,冬季遷往西藏東南部,海南及臺灣。在新疆西部天山,喀什地區及四川可見另一亞種。
特征:體型略大(55厘米)的紅褐色鵟。體色變異大,可分為黑色,棕色,和中間色三種色型。全體大致為暗褐色或灰褐色。翅長,尾羽稍短,呈灰褐色,具有4-5道不明顯的暗黑褐色橫斑。飛翔時腹面色淡,翼端黑色,翼角也黑色,兩翼下各具一白色橫斑。尾呈扇形。跗跖(鳥的小腿之下,趾之上的部分,是一般小鳥腳部最顯著的部分)被羽不至趾基。
虹膜——黃色;嘴——黃色,端黑,臘膜黃色;腳——黃色。
習性:棲息于開闊地附近稀疏的森林中,秋冬季出現于農田、草地、丘陵的上空。鳴聲如貓叫,雜食性,主食嚙齒類動物,有時亦捕食大型昆蟲。繁殖期為4-6月,營巢于林緣附近樹頂或懸崖峭壁上,巢以枯枝堆成,內鋪細枝枯葉,每窩產卵1-3枚,多者可達6枚。
毛腳鵟 Buteo lagopus
別名:雪花豹 耗豹
英文名:Rough-legged Buzzard
分類:隼形目 鷹科 鵟屬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分布:全北界,在我國為罕見的冬候鳥及侯鳥。
特征:中等體型(54厘米)的褐色鵟。似普通鵟但頭大,頭及頸部羽毛通常色較淺淡。上體大都褐色,羽緣白色或棕黃色,下體棕白,具褐色斑。成年老鳥有時體羽幾近純白色,當展開雙翅時飛羽基部白色塊斑非常顯著。尾基部白色,尾羽末端具寬闊的黑褐色次端橫斑,明顯寬于其他橫斑紋。
虹膜——黃褐;嘴——深灰,臘膜黃色;腳——黃色。
習性:棲息于山林或開闊荒野、農田和丘陵地帶。常單獨活動捕食小型嚙齒類,偶爾捕食野兔和石雞等。繁殖期為4-6月,每窩產卵3-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