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北京地區常見貓頭鷹
2005-12-24

 

縱紋腹小鸮 Athene noctua

別名:小鸮

英文名Little Owl

分類:鸮形目  鴟鸮科  小鸮屬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特征:體小(23厘米)而無耳羽簇的鸮鳥。眼黃色,嘴黃綠色。兩眼雖向前,面盤不明顯,也沒有耳羽。上體沙褐色或灰褐色,頭頂具小白斑,兩眼間及眼上下為灰白色。下體棕白色而有褐色縱紋;腹中央至肛周褐覆腿羽白色。尾暗沙褐色,具淺棕色橫斑和端斑。

      虹膜——亮黃色;嘴——角質黃色;腳——白色,被羽。

習性:棲息于低山、林緣灌叢、平原森林,也到村莊附近及農田活動。以鼠類、昆蟲等小動物為食。57月繁殖,筑巢于巖洞,建筑物的洞穴等天然洞中,每窩產卵28枚,卵白色。


 

 

紅角鸮 Otus scops

 

別名:夜貓子

英文名Eurasian Scops Owl

分類:鸮形目  鴟鸮科  角鸮屬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特征:體小(20厘米)的“有耳”型角鸮。眼大而圓,兩眼向前,虹膜黃色。面盤灰褐色,四周圍棕褐色。具明顯的耳羽簇,基部棕色,端部暗灰褐色,雜有棕色和棕白色斑點。體羽栗棕色,具黑褐色蟲狀斑和黑褐色縱紋,并綴有棕白色斑點。

      虹膜——黃色;嘴——角質色;腳——褐灰。

習性:棲息于山地和平原的闊葉林和混交林,有時也到居民點附近。鳴叫聲為凄婉而響亮的“王剛,哥-”聲,以昆蟲、小型鼠類、兩棲、爬行類等動物為食。58月繁殖,在樹洞中筑巢,每窩產36枚白色卵。

 


 

雕鸮 Bubo bubo

 

別名:恨狐

英文名Eurasian Eagle Owl

分類:鸮形目  鴟鸮科  雕鸮屬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特征:體型碩大(69厘米)的鸮類。眼大而圓,虹膜金黃色,眼上方具一大的黑斑。嘴爪粗而具利鉤,鉛灰黑色。耳羽簇長而顯著。通體羽毛黃褐色,具黑色斑點和縱紋。喉部雜有白色,雄和兩肋具淺黑色縱紋,腹具細小黑色橫斑紋。

虹膜——橙黃;嘴——灰色;腳——黃色。

習性:棲息于山地森林、荒野、平原及裸巖峭壁。夜行性,白天在密林中休息。鳴叫時發出低沉的“呼”聲,響而似有回音,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兔等小型獸類、鳥類、兩棲類等動物。47月繁殖,營巢于樹洞或懸崖峭壁的凹處,每窩產卵25枚,白色。


 

長耳鸮 Asio otus

 

別名:長耳貓頭鷹 長耳木兔

英文名Long-eared Owl

分類:鸮形目  鴟鸮科  耳鸮屬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特征:中等體型(36厘米)的鸮鳥。眼橙紅色,具白色眉斑。具顯著的棕黃色面盤。頭頂兩側具一對長形耳羽簇,呈黑和皮黃色。上體棕黃色有黑褐色斑紋。飛羽與尾羽有暗紅褐色斑。下體棕白色而具顯著的黑褐色羽干紋,腹以下羽干紋兩側具樹枝狀橫紋。

虹膜——橙黃;嘴——角質灰色;腳——偏粉。

習性:棲息于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中,或林緣,農田附近。夜行性,冬季常集成大群棲息,夜晚分別去捕鼠。鳴叫聲低沉而長,不斷重復“-呼-呼-”聲。46月繁殖,常利用喜鵲、烏鴉和其他猛禽的舊巢,有時也在樹洞中筑巢,每窩產38枚白色的卵。


領角鸮  Otus bakkamoena

英文名:Collared Scops Owl

分類:鸮形目  鴟鸮科  角鸮屬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特征:小型夜行性猛禽。面盤灰白色,綴以黑褐色細點;耳狀羽具暗色點斑;上體羽灰褐色,綴黑褐色細斑紋;后頸棕白色眼斑形成一個不太完整的半領圈;下體羽灰白色,布滿黑褐色細紋絡;尾羽有6道棕色橫斑紋。

習性:棲于山地林深處或山麓林緣樹上,通常單獨活動,主要吃一些昆蟲和嚙齒類野鼠。


短耳鸮 Asio flammeus

英文名:Short-eared Owl

分類:鸮形目  鴟鸮科  角鸮屬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特征中等體型(38厘米)的黃褐色鸮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于 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艷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 虹膜-黃色;嘴-深灰;腳-偏白。 叫聲:飛行時發出kee-aw吠聲,似打噴嚏。 分布范圍:全北界及南美洲;在東南亞為冬候鳥。 分布狀況:不常見的季節性候鳥。指名亞種繁殖于中國東北,越冬時見于中國海拔1500以下的大部濕潤地區。

作者: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湖南教育出版社 

習性喜有草的開闊地 


 

鷹鸮 Ninox scutulata

英文名:Brown Hawk Owl

分類:鸮形目  鴟鸮科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特征:中等體型(30厘米)、大眼睛的深色似鷹樣鸮鳥。面龐上無明顯特征。上體深褐;下體皮黃,具寬闊的紅褐色縱紋;臀、頦及嘴基部的點斑均白。 虹膜-亮黃;嘴-藍灰,蠟膜綠色;腳-黃色。 叫聲:圓潤的升調假嗓哨聲pung-ok,第二音短促而調高,每一兩秒鐘重復一次,有時持續很長時間,通常于晨昏時分。 分布范圍:印度次大陸、東北亞、中國、東南亞、蘇拉威西、婆羅洲、蘇門答臘及爪哇西部。 分布狀況:留鳥及夏季繁殖候鳥均有但都不常見,于中低海拔高度,上至海拔1500。亞種ussuriensis繁殖于中國東北至華中及華東,南遷越冬;burmanica 為中國南方及海南島的留鳥;totogo 為臺灣包括蘭嶼及澎湖列島的留鳥;lugubris為西藏東南部的留鳥。 

習性:性活躍,黃昏前活動于林緣地帶,飛行追捕空中昆蟲。有時以家庭為群圍繞林中空地一起覓食。不時鳴叫,尤其是月懸空中時。  
作者: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湖南教育出版社 


灰林鸮Strix aluco

英文名Tawny Owl

分類:鸮形目  鴟鸮科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特征:中等體型(43厘米)的偏褐色鸮鳥。無耳羽簇,通體具濃紅褐色的雜斑及棕紋,但也見偏灰個體。每片羽毛均具復雜的縱紋及橫斑。上體有些許白斑,面龐之上有一偏白的"V"形。 虹膜-深褐;嘴-黃色;腳-黃色。 叫聲:非常響亮渾厚的hu-hu聲,不時重復(nivicola)。 分布范圍:古北界的西部、中東、喜馬拉雅山脈、中國、朝鮮 分布狀況:溫帶森林中最常見的鸮鳥。亞種nivicola為西藏南部和東南部以及華南和華中部大部地區的留鳥;yamadae為臺灣的留鳥;ma在河北及山東。

 習性:夜行性,白天通常在隱蔽的地方睡覺。有時被小型鳴禽發現和圍攻。在樹洞營巢。  
作者: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湖南教育出版社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