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是一架飛機,拆掉任何一個零件都可能導致飛機最后的墜毀”
4月1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美國野生救援協會在北京共同發布了《全國食用野生動物狀況及公眾對野生動物消費態度調查報告》。這是繼1999年在全國21個城市開展有關調查以來,再次對中國人餐桌上野生動物的消費情況進行一次較為全面的“摸底盤查”。據介紹,這項調查中所稱的“野生動物”包括人工合法養殖的野生動物和來自野外的野生動物。
人們尤為關心的是,在經歷了2003年的SARS,以及近期禽流感疫情日益緊迫的情況下,中國人食用野生動物的總體狀況和態度有何轉變?通過此次對全國16個大中城市的調查得出結論:與1999年相比,經營野生動物的餐廳比例下降了,而副食品商場和集貿市場經營野生動物的比例有所增多,這主要是由于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已經成為食用野生動物的主要來源,而來自野外的野生動物比例逐漸下降。此外,南方城市經營野生動物的場所、所經營的野生動物的種類都明顯高于北方城市。調查還發現,公眾中野生動物食用者的比例在下降,絕大多數公眾知道野生動物是許多疾病的傳染源,并因此減少甚至不再食用野生動物。
調查報告認為,這些結果表明:經過政府部門多年的嚴格執法和管理,以及社會各界的宣傳工作,公眾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
盡管如此,美國野生救援協會總裁史蒂夫·特倫特仍表示,“雖然迄今尚沒有科學的統計數字來證明這一點,但國際上從事野生動物研究的專家一致相信:中國應該是全世界在食用野生動物方面最大的消費國。”作為一家非營利性的國際環保組織的創始人和領導者,40歲出頭的特倫特已經在野生動物保護事業上活躍了17年。他清楚地記得,這已經是他近年第19次來到中國了。
上述調查報告發布的前一天,史蒂夫·特倫特在北京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
“養殖野生動物作替代不能包打天下”
中國新聞周刊:從此次調查的一些基本結論來看,中國人食用野生動物的狀況在總體上已經有所改善,您對此如何評價?
特倫特:公眾當中食用野生動物的人的比例有所下降,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變化,從總體上看是進步了。但由于野生動物供求鏈的復雜性,單根據食用人數的下降還很難判斷被食用的野生動物總量和種類究竟有怎樣的變化。從近年來發生的一些案例來分析,非法走私到中國的野生動物的數量仍然很大,目前對這些情況還很難做出具體、準確的判斷。
中國新聞周刊:吃野味能夠進補,這種觀念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種在民間流傳已久的說法,這種觀念是中國或者東亞地區所獨有的嗎?
特倫特:進補的觀念當然并非中國所獨有,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但的確比較少見。從歷史上看,人類都有吃野生動物的經歷。吃野味進補的習俗,可以說中國人是最為突出的,它可能更應該被看作是亞洲的一種傳統。
世界上其他地區捕殺野生動物也許有些不同的原因,比如有經濟方面的原因,通過野生動物來換錢。還有一些國家的人吃野味,比如在英國,是因為上流階層中有的人把打獵當成一種顯示自己身份的運動,他們在打獵的同時就把獵獲的動物吃了,可見他們吃野味的目的和單純的進補稍有不同。
中國新聞周刊:按照我的理解,吃野味的動機除了進補之外,是否還有一種“夸富”的心態,有的人把吃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當作一種炫耀?
特倫特:也許在世界各地,都有人會存在一種夸耀財富的心理。實際上應該看到,一方面有的人要顯示自己的財富,另一方面,人們也是想通過很好地招待客人,來表現對客人的尊重。這方面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就是魚翅。魚翅是非常貴的,準備起來也費時費力。魚翅是由鯊魚的鰭做成的,近些年由于過度的捕撈,鯊魚正走向瀕危的狀態。所以,人們好好招待客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不能找到很好的解決途徑,比如找到合適的替代品,鯊魚也許將來就會因此而滅絕了,這種消費也是不可持續性的。現在,一些適合做魚翅的鯊魚的亞種數量已經減少了90%以上。以目前的速度來看,最多再經過10年的時間,鯊魚的種群數量將銳減,并面臨崩潰的局面。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國家林業部曾經公布了54種人工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野生動物的名單,并允許這些商業性馴養繁殖的動物上餐桌,您覺得這種措施對保護野生動物來說是可取的嗎?
特倫特:這是一個很復雜、也非常重要的問題。這種做法有的時候是可以的,但有的時候也會有問題。通常來說,有需求就會有市場;而如果你開放了一個合法的市場的話,同時也會刺激一個非法的市場。比如有人就說,養殖的野生動物當然好,但真正野生的肯定更好、更有營養,所以就更貴。在這種情況下,就同時刺激了對后者的消費。
所以,對這個問題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中國所列出允許養殖的野生動物種類來說,許多物種看起來采用這樣的措施還是可以較好地解決問題的。但是,不能將它當作一種包打天下方法。
“野生物種的損失是無國界的”
中國新聞周刊:當年發源于中國的SARS和目前的禽流感疫情被認為是促使人們加深認識食用野生動物存在危害的契機。您認為這是不是目前造成人們態度有所轉變的一個重要因素?
特倫特:疾病由動物傳染到人這個現象不僅在中國有,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存在。而且,不僅是野生的動物,養殖動物的疾病也會傳染給人,比如瘋牛病就是這樣。盡管如此,在對公眾解釋食用野生動物和傳染病的關系的時候仍然要十分謹慎,因為提出來的說法都要有充分的科學根據。當然,SARS由果子貍傳播到人的例子的確是近年來最具戲劇性的一次。
中國新聞周刊:反對食用野生動物,其主要的理由有兩個:防止動物疾病傳染給人,以及保持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別的理由讓我們這樣做?
特倫特:提倡保護野生動物當然還有其他的理由,這就要根據各人價值觀的不同,來對各種理由的重要性做出各自的判斷。比如有的人出于人道主義的原因,認為吃野生動物是不人道的;再比如,吃野生動物還有一個合法性的問題,有的人知道這種做法非法,他就不會做了。
實際上,野生動物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野生物種的損失是無國界的。我時常把生態系統比作一架飛機,拆掉任何一個零件都可能導致這架飛機最后墜毀。所以,為了人類共同的生態系統的安全,應當呼吁人們不要破壞野生動物資源。
“環保組織應該解決矛盾,而不是制造矛盾”
中國新聞周刊:您所領導的野生救援協會好像還不為人所熟知,請談談你們所從事工作的情況。
特倫特:雖然從長遠的眼光看,人類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但我們經過研究發現,野生動物棲息地和物種的消失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個非營利的國際環保組織,我們的目標就是力爭在短時間內使這一狀況有所改變。實際上,野生動物的消失除了帶來環境的后果,還會給人類帶來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后果。
我們通常從三個方面來開展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我們覺得把三個方面結合起來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第一個方面,我們是在野外,在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開展工作,無論是在海洋上,還是在森林里,包括從事科技方面的支持、反盜獵活動和執法方面的工作。
第二個方面是,專門發現進行野生動物非法貿易人,我們會通過線索找到那些進行非法貿易的人,把這些線索提供給當地政府,由當地政府展開執法行動。據國際刑警組織統計,全球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市場總交易量達每年60億到200億美元,是世界上除了毒品和軍火之外的第三大非法貿易。
第三個方面,也是我們吸引公眾注意力最多的一個方面,就是改變消費者的認識,減少消費者對野生動物的需求。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們邀請了許多名人做我們的形象大使,比如在亞洲有成龍、李安、楊紫瓊,最近我們剛剛請了姚明做我們的形象大使。這樣才能引起全球公眾對這一問題的興趣,改變消費者對野生動物的態度和行為。
中國新聞周刊:和某些國際性的環保組織相比,美國野生救援協會的工作似乎沒有更多地采取較為激烈、沖突性的方式,而是顯得比較溫和和理性,這可以理解成你們的一種工作理念嗎?
特倫特:也可以這么理解,但我覺得也許不適合用激進或者不激進來描述我們的工作。我的觀點是,我們都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所從事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首先要讓人們多從正面看到希望。而且,這一領域的工作非常復雜,又充滿著很多商業利益,所以要想真正有成效,就必須和當地政府、社區居民、原住民有很好的配合。
我發現,一些環境保護組織經常會制造一些矛盾,而不是去解決矛盾。要知道,環保主義者要想制造矛盾很容易,而要真正解決矛盾則比較難。我覺得問題的關鍵不是你溫和還是激進,而是為了達到工作的目的,你采取的手段是否聰明。
我們的哲學是,只要能夠把問題很好地解決了,不管別人知不知道是我們做的都沒有關系,能否得到別人的認可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事情做成。實際上,也有一些環保組織,他們往往不注重做事,而是為了求名,這不是我們的主張。作為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非政府組織,我們知道自己所面對的野生動物的保護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更愿意把自己的作用看成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催化劑,希望我們的行動能夠引起社會的反響,對人們有所啟發,拋磚引玉,要解決好這樣的大問題最終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亞洲的野生物種還是最豐富的,所以我們把這兒作為工作重點”
中國新聞周刊:從美國野生救助協會的分支機構的分布來看,你們在亞洲國家設立的辦事處最多,可否認為亞洲是你們工作的重點,同時也是野生動物保護現狀最令人擔憂的地區?
特倫特:在過去許多年來,亞洲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所以在這個地區我們也看到了許多機會。比如在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得以幸存下來的野生動物物種已經非常少了,我們希望人類能夠從過去犯下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以拯救更多的野生動物。值得亞洲人驕傲的是,亞洲的野生物種還非常豐富,現在世界上沒有哪個地區在生物多樣性方面能夠和亞洲相比,在全球幸存的野生物種中亞洲占有很大的比例,這也是我們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亞洲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進入中國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兩年,但與當地政府部門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比如此次與國家林業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合作進行的調查,就是這種合作的結果。
我們之所以加強和重視在中國的工作,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愿意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為契機,通過加強與政府部門及企業的合作,不僅讓中國人,也讓全世界人了解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意義。綠色奧運口號的提出也說明中國政府在這方面是有遠見的。
(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