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對中國廉價產品的需求驅使中國進口更多木材……對全球的森林危機,歐美日等國家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從小生活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島的天堂雨林中,那是段快樂的時光,每天我們與天堂鳥和紅猩猩一起生活。天堂鳥真是一種漂亮的生物,傳說它們可以永遠在天空飛翔,永不落地。
但誰想到一天,我卻離開了養育我的大地。
我們與人類千百年來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我們一起守護著這片森林和土地。但是有一天,許多外國人來到了這片原始森林,我聽說他們是一個公司的工人,來自我們的鄰國馬來西亞,為“開發”這片森林而來。這家公司帶來了很多馬來西亞工人,也在當地雇用了一些人為他們服務。沒人知道他們“開發”森林花費了多少成本,但這家公司只按每立方米10美元的價格支付給當地人……
——《一根原木的“世界之旅”》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申水、韓軒、實習記者、殷亞楠報道 近期,幾份由非政府組織發布的關于全球森林產業鏈的報告引起了全球媒體的關注。
英國廣播公司(BBC)以《中國家具摧毀世界森林》為題,稱由非政府組織“森林趨勢”發布的報告顯示,“由于中國生產木制品的需求旺盛,全球森林資源正遭到嚴重破壞”。這篇報道指出,中國在生產中使用的許多木材資源是在世界其它地方非法砍伐后運入中國的。
英國《金融時報》則根據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發布的《共同的責任——全球和中國林產品消耗對森林的影響》報告稱,中國對木材的大量需求及寬松的監督管理,已導致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森林遭到嚴重破壞,“估計去年印尼近80%及巴布亞新幾內亞境內至少90%的森林,都遭到非法濫砍,多數外銷到中國”。而臺北“中央社”更是將這份報告解讀成“大陸濫用非法木材,破壞生態環境”。
一時間,似乎中國成了破壞森林資源的“罪魁”而遭萬夫所指,事實果真如此嗎?
環保組織報告究竟說了什么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聯系了綠色和平和森林趨勢組織,拿到了報告原文。通觀綠色和平《共同的責任》報告全文,記者并沒有發現有單獨指責中國的意味,報告開頭特別用黑體字標出一段話:“發達國家對中國廉價產品的需求帶動了中國的林產品生產,驅使中國進口更多木材。如果說中國對木材的需求加深了全球的森林危機,歐美日等地區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報告用數據體現了中國林產品進口的情況,但報告也指出,中國對林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但中國更多地處于加工環節,而發達國家不單從中國大量進口廉價林產品,同時人均林產品消耗更遠高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其它國家和地區。
森林趨勢的報告名為《中國和國際林產品貿易對森林保護和人民生計的影響》,報告的引言為“中國——國際木材市場的中間環節”。報告稱,“為了滿足世界上尤其是發達國家對家具、膠合板、木制模具和木地板不斷增長的需求,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木材加工廠”。
兩份報告在提到中國大量進口木材的同時,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產業鏈的最終環節:以歐美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最終消費者。“共同的責任”這個題目似乎應該是對這兩份報告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