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大柵欄——由生活變成回憶?(1)
2006-05-09


今生前世大柵欄

2006年3月14日,張金利站在大柵欄煤市街117號金利飯館門前,看著推土機一點點將自家的房子推倒。規劃中的新煤市街,把擋在它面前的最后一間小屋夷為平地。

他沒有痛哭流涕,也沒有阻攔那些拆遷工人。冰箱和一些家具還沒來得及搬出便被壓倒在廢墟里。48年前,他母親在大柵欄一間普通的民居里生下了他。用這樣一種方式離開,當然并非他的本意。一些朋友用DV記錄了最后的時刻,張金利忽然覺得自己“變得很莊嚴”。

張家的飯館1984年出現在煤市街,是這條老街的第二家個體戶。等他當上煤市街個體戶組長,這里沿街的房屋已經全部變成了干果鋪、飯館、理發店、雜貨鋪……南北走向的煤市街,把大柵欄分隔成兩個部分:東邊的大柵欄步行街集中了同仁堂、步瀛齋、大觀樓、內聯升、瑞蚨祥等響當當的老字號,來的多是外地游客和老外;西邊的大柵欄步行街則遍布各種小商鋪和廉價旅館,更適合那些生活在這個街區的原住民和外來務工者消費。

張金利背負著一個家庭的重任:他的前妻患有精神疾病,至今一切生活費用由他負擔,家里還有正在讀中學的女兒和80多歲的老父親。全家的收入原本都來自飯館。眼下,失去了經濟來源的張金利,只好搬到遠在南三環之外的親戚家。未來會怎么樣,他不敢想像,也不愿想像。

對于他,大柵欄有他的家,他的生活,他的全部過去和寄托;而在某些學者眼里,大柵欄只不過是一處“典型的貧民窟”。2005年北京市社科院公布的《北京城區角落調查》,用冷冰冰的數據詮釋了自己的結論:“大柵欄57551個常住居民中,60歲以上的達9914人,占17%,殘疾963人,失業登記4427人,社會低保戶929戶。人群結構呈現社會困難人群的特征。

“人口密度大,居民居住擁擠,某住戶3口住房僅為4.8平方米……最窄的錢市胡同只有82厘米寬。

“工商登記個體經營行業729家,90%為小餐館、小旅館、小雜貨店、小發廊、小歌廳。小發廊為167家,有理發工具的僅為7家,大部分白天上鎖,夜間營業。經營規模和業態呈衰敗狀況。

“社會治安混亂,珠寶市、月亮灣地區的‘110’報警占全地區的70%以上。

“大量居民日均生活費不足8元。”

……

大柵欄的確老了。大柵欄也的確破了。可今天誰能想像得出幾百年前大柵欄那般絕代風華的模樣?

據文史專家介紹,這里曾是北京最古老的城市肌理的文脈遺存。明代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后,因為人口稀少,商業蕭條,決定在北京建廊房,招商經營,吸引外地移民居住,這才有了廊房一、二、三、四條胡同。

《北京歷史紀年》記載,康熙九年(1670年),為加強治安管理,諭示外城也要像內城一樣,在胡同口修柵欄,晝啟夜閉,實行“宵禁”。因廊房四條集中了許多大商家,柵欄修得比別處高大,故老百姓習慣稱這條胡同為“大柵欄”,后被官方確認。

清政府明令禁止在內城設市場、開戲院。大柵欄及其周邊地區雖在外城,但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靠近皇城衙署,便日漸成為京城最繁華的地段。

大柵欄有的是“老字號”。“頭頂馬聚源(帽店),腳踩內聯升(鞋),身穿八大祥(綢緞店),腰纏四大恒(錢莊)”,是民間對這一地段的形象比喻。舊日的北京人用大柵欄的老字號往自己身上一裹,儼然一副上流顯貴的氣派。

大柵欄有的是“錢”。珠寶市曾集中了26家銀爐,并經官方批準成立了“公議局”。它們承擔著將各省上繳的稅銀熔鑄為銀錠交戶部的任務,還定期公布銀錠與碎銀兌換的比價。大柵欄的銀爐再加上87家錢莊、26家銀號、40家金店,以及以正乙祠(銀錢業集資所建)為代表的工商會館的修建,培育了北京金融市場的萌芽。北京最早由中國人辦的銀行,如交通銀行、鹽業銀行、金城銀行就誕生在這里。1918年,中國人自己辦的銀行有11家,其中大柵欄就占6家。

大柵欄有的是“戲”。乾隆八十大壽(1790年),三慶徽班晉京賀壽,演出后就留駐在煤市街惠濟祠。著名的“同光伶十三絕”和“四大名旦”、“四大須生”等都曾住在大柵欄。京劇的“七大名班”、“三大科班”也都開辦在大柵欄。過去北京有“七大戲樓”,除廣和樓在大柵欄路東,其余6座都在大柵欄。

大柵欄有的是名人。紀曉嵐、王士禎、李漁等名流的故居都在這里。這里有70余處會館,居住在這里的應試舉子難以計數,編纂《四庫全書》的學人和著名學者,有300多人居住在這一帶。

大柵欄有的是聲色犬馬。南邊的“八大胡同”是舊日妓院、煙館的集中地。老北京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樣雜耍,都能在大柵欄找到。大柵欄,名不虛傳,活脫脫一個老北京市井文化的博物館。

雖然眼下的大柵欄,當年的絕代風華、流光溢彩不再,可遺址、余韻和市井風俗猶在。但2005年以來,大柵欄開始了百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拆遷改造:前門大街將改成步行街。為分流交通壓力,大街兩側的部分胡同街巷將被拆除,新建馬路。而張金利所住的煤市街的拆遷改造,將成為大柵欄這支曲調低徊、哀聲不絕的文化挽歌的第一音符。

當推土機呼哧呼哧遠去,站在自家的廢墟前,張金利猛地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從此將變成回憶。
(未完)

相關聯接:

大柵欄——由生活變成回憶?(2)
大柵欄——由生活變成回憶?(3)
大柵欄——由生活變成回憶?(4)
大柵欄——由生活變成回憶?(5)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