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一位官員表示,已放棄引入國民經濟產出“綠色核算”的計劃。該計劃意在計入經濟增長的環境成本。
這位官員表示:“精確計算出根據對環境影響調整后的GDP數據,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中國20年來近兩位數的年度經濟增長率,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激起了國民日益強烈的抗議。
3年前,中國領導人要求國家統計局制定一個“綠色 GDP”指標,用以評估地方官員的政績。目前,中國主要是以經濟擴張速度來評估地方官員政績。
由于擔心地方官員不惜一切代價追逐經濟增長,中國政府在3月份公布的最新五年經濟計劃中,提倡更為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
《中國經濟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的阿瑟•克勞博(Arthur Kroeber)表示:“高層的指示是,中國需要一種量化機制來評價官員的工作。”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復雜多樣的國家,要想確保政策的實施,找出精確衡量地方黨政官員工作表現的方法至關重要。
然而,在圍繞是否引入擬議中 “綠色GDP”指標的爭論中,國家統計局的觀點與國家環保總局(SEPA)相互對立。后者仍支持這一想法。
國家環保總局認為,“綠色”指標有助于中國評估經濟發展在環境方面所付出的代價,也有助于實現可持續增長。
但國家統計局一位官員表示,國家環保總局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復雜性。
作為一種替代方式,國家統計局正著手引進所謂的“綠色會計”,該體系使用流程圖來追蹤資源(的運用情況),得到了聯合國(UN)的支持。
譯者/牛薇 劉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