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
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
位于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惟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墻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墻以外稱新城。
平遙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進行擴建后的模樣。擴建后的平遙城規模宏大雄偉,城周長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國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縣城城墻。
平遙縣衙
平遙古城又稱“龜城”,因為它的形狀很像趴在地面的巨龜。平遙共有城門六道,南北各一、東、西各二。每道城門又都突出于邊墻之外,所以,南北二門有如龜的頭尾,東西四門如四肢。而且南門外左右有兩眼井,就好似烏龜的雙眼。北門的外門又向東彎曲,好比尾巴東甩。東西四門又分別向頭的方向彎曲,好象四只腳向前爬行。
平遙地區歷來人口稠密而地少,所以居民多外出經商謀生。到了明、清兩代,平遙的商賈足跡房遍中國。尤其清代中葉,由于商品交易頻繁,資金在周轉中產生了錢鈔匯兌的專門行業,稱“票號”。之后此行逐漸為山西人包攬、壟斷,平遙也就逐漸成為中國的票號中心。因而,因票號而致富的金融商,便在城內街修筑華麗的店堂,在清靜的深巷中建豪宅。這些建筑都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