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德令哈市僅憑一次市長辦公會就劃撥征用萬畝草場,戈壁灘上四五萬棵楊樹被砍——
來信
我們有市政府頒發的為期50年的草原使用證,可是,為了搞項目開發,市政府通過市長辦公會把本應我們合法使用的草原違法劃撥征用。我們和承包我們草原的投資者沒有得到一分錢補償,收入下降,生活困難,請貴報給予呼吁,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青海德令哈市尕海鎮、宗務隆鄉農牧民
塔彎克里地處青海省德令哈市尕海鎮(原郭里木鄉),離市區10公里左右。16年來,先后有兩個農牧業項目的千萬元投資用于此處,本意在于改善生態環境,把荒蕪的戈壁灘變成人工草場,讓牧民得到實惠過上好日子。然而,如今的塔彎克里草場依然樹木凋零,溝渠破損,牧民的草場少了,收入低了,他們對此表示強烈的不滿。
市長辦公會議劃撥征用1萬畝土地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農業部畜牧畜醫司、青海省畜牧廳于1990年投資300萬元,在德令哈市實施一個現代草地牧業綜合發展示范項目,其中100多萬元投資到了塔彎克里地區。這個示范項目驗收后,市草地開發中心將其移交給郭里木鄉努爾村、陶哈村的烏力干等14戶牧民使用。1996年12月,這14戶牧民領到了市政府頒發的《草原使用證》。
2000年初,德令哈市政府實施由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批準的生態農業項目,總投資1144.16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64萬元,市政府仍然把項目實施區域選在塔彎克里。同年,德興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德興公司)成立,為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簡稱市開發辦)的下屬單位,承擔該項目的實施。
2000年4月8日,德令哈市召開市長辦公會議,形成會議紀要:“會議同意市農牧綜合開發辦《關于塔彎克里生態農業項目實施方案》”,“會議研究了該項目征用土地問題,決定項目征用土地1萬畝,由土地局一次性劃撥,并明確劃撥權限、范圍,項目可以分期實施。”
就這樣,牧民失去了塔彎克里草原的使用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規定:“依法登記的草原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犯。”市法制辦孟繁勇說,他去有關部門查過,發現牧民的草原使用證是假的,上面的數字是牧民隨意填上去的,有的復印時更是把有關數字胡亂進行了偽造。然而,記者在離市區30公里左右的瑪蓮灘采訪時,尕力等牧民拿出《草原使用證》的原件,其上蓋有德令哈市人民政府的公章,并明確了“本證所列草原歸承包者使用,承包經營期50年”。
戈壁灘上四五萬棵楊樹被砍
塔彎克里是夏秋草場,離牧戶的冬春草場很遠,管理起來很不方便,牧民在經營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1997年11月22日,在領到《草原使用證》的14戶牧民中,有8戶把他們的4000畝草場承包給德令哈市宗務隆鄉紅光村農民靳軍經營。
從1998年春天開始,靳軍在塔彎克里草場種樹種草,草場的綠化經營、防風固沙初見成效。1999年8月,青海電視臺對此進行過報道。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01年10月11日在一份《行政復議決定書》上稱,靳軍“植樹近6萬株”。青海大正司法會計鑒定事務所出具的鑒定報告書也顯示,至2001年4月,靳軍在塔彎克里共植樹66515株。可是,2003年8月8日,市政府在一份關于此事的詳情說明中說,市政府對靳軍所栽的樹木進行了清點,只有14829株樹。
那么,相差的四五萬株樹哪里去了?當時在塔彎克里草場做工、來自湟源縣的趙忠虎在塔彎克里草場心痛地對記者說,2002年春天,德興公司派了很多人來砍樹,砍了近一個月。砍下的樹有些被插到別的地方,有些被拿走當柴燒。市開發辦的趙志勇說,因為靳軍種的樹發生病蟲害,成活率不高,德興公司砍的是死樹,數量也沒有四五萬棵。當地俗話說,在戈壁灘上栽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娃娃還難。德興公司為什么要砍這些樹呢?當地牧民說,砍樹的原因很簡單,留下的樹越少,公司的賠償就越少。
在遼闊荒蕪的塔彎克里地區,主干道兩旁的七八千棵楊樹特別顯眼,樹徑在10厘米以上,樹高6米左右,遠遠地就能看見。而德興公司和洋嘉公司栽的樹由于年頭少,樹徑小,一眼就能分辨出來。記者在草場的一些區域發現,有些樹徑很粗的樹樁上長出小枝,顯然被砍過,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砍的時候不可能是死樹。
兩個農牧業項目選在同一個地方
2003年4月1日,德興公司由于經營不善,由青海省洋嘉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整體收購,成立青海洋嘉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洋嘉公司)。
有關材料顯示,在實施1990年項目的過程中,先后興建了10多公里支渠、50多公里毛渠、16座畜棚和7019米圍欄,種了7000畝苜蓿,使這塊寸草不生之地變成了人工草場。既然1990年項目成績如此斐然,塔彎克里在此項目區域外至少還有一二十萬畝未開發的荒漠地帶,為什么2000年項目非要選在同一個地方呢?據市開發辦主任景超介紹,這是為了把草場做強做大,帶動農牧民致富。
首先,塔彎克里草場是否真正做強做大了呢?記者問上任一年的市開發辦副主任姚國錄時,他連連搖頭,說剛從水務局調過來,不清楚。記者在現場看到,德興公司與洋嘉公司栽的樹由于年頭少,樹徑只有四五厘米,參差不齊地零星分布在各地。牧民指著樹干上的傷疤對記者說,那是因為草場草料不足,羊吃不飽才啃破樹皮,而且在戈壁灘上的楊樹一旦皮破了,就很難活下來。記者發現,有些水渠兩邊的水泥板與泥土形成巨大的裂縫,以至于不得不用木頭在中間支住,以免水泥板繼續傾斜,歪入水中。
其次,農牧民是否真正比先前更加富裕了呢?2000年8月4日的《德令哈市人民政府關于塔彎克里生態農業項目有關事宜的專題會議紀要》稱,“從項目資金中一次性支付給郭里木鄉補償費11萬元。該款項直接撥至郭里木鄉人民政府,由鄉政府負責補償原個人投資部分和有關牧戶的一次性補助”。但是,14戶牧民至今沒有得到一分錢補償。無端失去塔彎克里草場的使用權后,因為草場減少,牧民查汗夫的羊群從600頭減為500頭,蒙克的羊群從800頭減為600頭,收入明顯減少了。更令牧民不解的是,一方面,他們不能在本屬于自己的草場放牧,另一方面,他們直到2005年還在交納這片草場的草原費和水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