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動物預報地震的能力已獲得廣泛共識,但在實踐中應用較少。此次,深圳市地震局根據已發現的地震前異常反應普遍且比較確切的數十種動物的分布情況,在深圳野生動物園設立了5個地震觀察點。其中,散放一區主要監控丹頂鶴、雉雞、戴冕鶴、鵜鶘等禽類動物,散放二區監控斑馬、河馬、梅花鹿、長頸鹿、野驢、羚羊等草食動物,大湖區監控鴛鴦、天鵝、企鵝、大雁、火烈鳥等鳥類動物,猛獸區觀察老虎、獅子、獵豹、野狼等猛獸,爬行動物區則針對烏龜、蟒蛇、南美蜥蜴、鱷魚等進行觀察。在各個觀察點,每天都有專人負責記錄,遇到可能發生地震的異常情況則及時向地震局匯報。
深圳市野生動物園總經理鐘煥橋表示,利用野生動物預測地震還將更進一步加強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
據地震局相關專家介紹,不同動物種類其震前異常也各不相同。穴居動物一般表現為活動規律反常,冬眠期間大量出洞,成群結隊,四處逃竄,驚叫或癡呆;水棲動物則一般出現浮頭昏迷、打旋翻肚、翻騰跳躍等;地面動物會表現出焦躁不安、嘶叫亂跑、萎靡不振、不進食、不進窩等異常行為。在印尼海嘯來臨時,大象曾有過不俗的感知。
圖為深圳野生動物園里的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