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地、物產,以及空間資源、時間資源、微生物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自然景觀資源等等。眾所周知,由于自然資源匱乏導致貧困的現象比比皆是。自然資源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一,原本自然資源匱乏的地區,有可能發現新的可以利用的資源,從而變成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其二,某些原本沒有多少利用價值的自然存在物,有可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重新發現或者找到它們的利用價值,從而使它們變成了新的自然資源。例如,我國西北地區的稀土資源,就是近些年新開發出來的重要自然資源;目前稀土礦主要是低價出口日本,一旦我國掌握了稀土加工利用技術,就會給西北地區增加巨大的財富。其三,有些自然資源是可以改進的或者引進的,例如農作物品種可以改進或者引進,養殖業品種可以改進或者引進,畜牧業品種可以改進或者引進。
不可否認的是,對于許多自然資源嚴重匱乏的地區來說,并不總是能夠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發現或者獲得新的資源,發明或者找到新的有助于資源利用的經濟上可行的技術,成功地改進或者引進新的農作物等品種。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地區的人們如欲擺脫貧困,可以選擇的道路之一是開發和創造人文資源。
人類創造財富,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除了需要自然資源之外,還需要人文資源。所謂人文資源,描述的是人的存在價值和人的行為價值。事實上,正是由于有了人的存在和人的行為,自然物質才會變成自然資源。與此同時,在某些情況下,不使用自然物質或者很少使用自然物質,人的存在和人的行為同樣具有價值。一般來說,人文資源可以劃分為人口資源、文化資源、生存活動資源、科技資源等幾個方面。其中,人口資源是人文資源的基礎與核心,離開了人口資源,也就談不上文化資源、生存活動資源和科技資源。具體來說,人口資源主要包括勞動力資源、智力資源、人際關系資源、軀體資源四大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勞動力資源包括體力資源和初級智力資源,這是因為任何體力勞動都需要一定含量的智力活動。與此同時,對于那些擁有特殊技能或者較高智力的人,我們則將他們稱之為智力資源。如果一個地區缺少自然資源,這里的人們要想脫貧致富,首先可以選擇的辦法是開發利用本地的人文資源。
==摘自《解讀中國貧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