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稱:非洲赤道冰川可能在20年內消失
2006-05-17
國際在線專稿:非洲赤道地區的大山山頂經常覆蓋著具有特色的白色雪帽,而研究人員15日說,隨著氣溫上升,這種景觀也許在20年之內就會消失。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5月15日報道,有著“月亮山脈”之稱的魯文佐里山脈橫跨民主剛果和烏干達兩國邊界。這里不僅有許多獨特、稀有的動植物,還擁有在安第斯山脈之外僅存的4片熱帶冰原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這里的冰川融水匯成湖泊,最后流入尼羅河。
1個世紀以前,人們首次測量魯文佐里山脈冰川,估計其整個覆蓋面積達6.5平方公里。但最近,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烏干達馬克里爾大學和烏干達水資源管理部門聯合進行的實地調查和衛星測量發現,這里一些冰川正以每年幾十碼(1碼合0.9144米)的速度在后退。
冰川被一分為二
從1987年到2003年,魯文佐里山脈冰川地區被一分為二,冰川面積縮小到約1平方公里。研究人員擔心,這些冰川在20年之內將會徹底消失。
這項研究的領頭人、倫敦大學學院的理查德·泰勒說,“這些熱帶冰川的消退清楚地表明,這里熱帶地區的氣候正在發生變化,”“科學界爭論的焦點在于,究竟是氣溫變化還是降水變化,導致了包括乞力馬扎羅山和肯尼亞山在內的東非高地冰川的消退”。
研究人員發現,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魯文佐里山脈的氣溫明顯上升,而該地區的降水并未受到明顯影響。
非洲遭沉重打擊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非洲大陸在全球燃燒礦物燃料而排放溫室氣體的過程中影響微乎其微,但卻成為了遭受全球變暖打擊最沉重的大陸。
研究人員認為,由于僅存的冰川面積已經不大,冰川的進一步消融將不會對高山河流流量造成影響。但是,冰川消融將會如何影響當地旅游業以及土著人以冰雪為基礎的傳統信仰,目前還不得而知。
泰勒還說,“另外,氣溫上升的趨勢還與其他報告中顯示的東非高地瘧疾大量流行相一致”,高地地區以前的環境不適合蚊子生存。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