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飛滿天 17年前,1989年春天,20多只白鷺翩然飛至巴南區南彭鎮巨龍橋村秦家溝社的一個山溝里。現在,山溝里的白鷺已繁衍到上萬只。白鷺的快速增長,與山溝里的住戶楊禮全守護密不可分。
現年70歲的楊說,白鷺飛來時正是他父親下葬的日子,他認為這種潔白的鳥寓意吉祥,于是與它們結下不解之緣。
萬只白鷺棲山溝
秦家溝社至今不通公路,楊家的幾間土坯房正對的山堡,就是白鷺的棲息地。遠遠望去,墨綠的森林作幕,一個個“白點”密布其中。忽然,那些“白點”升了起來,翅膀連成一片,幾乎要將森林遮住。
記者爬上山頭,鷺鳥的嘰喳聲從四面八方傳來,叢生的灌木林上,“長”著層層疊疊的鷺巢。由于正值孵化期,巢中的幼鳥還披著雪白的絨毛。見有人來,它們或是把頭伸出巢外觀望,或是站在巢邊伸展翅膀。
經楊多年觀察,林中白鷺有5個品種,如今至少上萬只。清晨5時覓食和黃昏6時歸巢這兩個時段,成群結隊的白鷺遮天蔽日,在天空盤旋嬉戲,場面甚為壯觀。
從最初的20多只白鷺,繁衍壯大到如今的盛景,楊為之傾注了感情。每天伺弄完農活,他就要到林子里看看鳥,他說“看了舒服,能放松疲勞的身體”。
老人傾情護白鷺
但在多年以前,他可沒這樣輕松的心情。那時隨著鳥的增多,許多人打起了主意。有人帶槍打鳥,也有頑童上樹掏窩。為了對付這些害鳥之人,楊幾乎用去務農外的全部精力。
每天巡邏是楊給自己定下的規矩,也就是那個時候養成了每天看鳥的習慣。偷鳥人常常晚上行動,夜里只要林中的鳥兒有異常的叫聲或響動,楊會立即拿起電筒沖進夜幕中。
幾年前的一個夜里,星星和月亮都藏進黑幕之后,一聲槍響劃破了夜的寧靜。接著,是群鳥的驚叫和沸騰的撲翅聲。楊沖出門,只見林間火光一閃,黑幕中亂竄的鳥兒便一下子栽落下來。他呼喊著沖過去,卻一個人也沒抓到。遍地是鳥兒的哀嗚,驚魂未定的鳥兒久久不敢歸巢。那是楊最悲痛的經歷。提起往事,干瘦的老人頹然地蹲著,眼里泛著晶瑩淚光。
隨后,楊家養了兩條大土狗,只要主人召喚,它們便撲向那些獵鳥者。對于掏蛋的頑童,楊會網開一面,捉住后只拍拍他們的屁股嚇唬一下。
楊沒讀過多少書,卻懂得不少道理。他常告誡十里八鄉的村民,大白鷺是國家保護動物,捉鳥是違法的。他還會把電視里、報紙上獵鳥犯法的事例擺給鄉鄰們聽。
白鷺棲息的山頭本屬于這里的3戶人家,但在楊的影響下,大家都自覺不采伐那里的樹木,為的就是給白鷺留一個家。
打算開發成景點
如今,村里的年輕人打算把這里開發成旅游景點。他們計劃在山谷修一道堤壩,形成一個約200畝的人工湖,養上魚,這樣既可發展養殖,又可為白鷺供食。
楊老漢也盼望致富,但他更擔心白鷺的安危,“無論怎么開發,絕不能對它們的生存產生影響,我會永遠守衛它們。”
巴南區林業局表示,申請保護區是對白鷺最好的保護,但需由當地政府提出申請。(賀懷湘)
老人在樹林巡邏
白鷺棲枝頭 來源:《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