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華舉重若輕
濮存昕絕不糊弄
宋丹丹最為放松
《白鹿原》進入最后合成階段
昨天(16日)下午,北京人藝《白鹿原》的排練現場突然熱鬧起來,倒不是因為哪個明星演員出彩,而是人藝特意從陜西請來的20多位群眾演員也來參加排練,他們席地而坐,一張嘴亮出了地道陜西味的“解放軍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哪……”一邊吹拉彈唱的樂隊也是一副狂賣力氣的姿態,著實把排練現場給震了。
草臺戲班PK北京人藝
這些群眾演員中,有14位唱秦腔的老農和12位老腔彈奏演員。據12位老腔演員的指揮黨安華介紹,現在的老腔只能在陜西華殷市的張氏家族中可以找到,目前全國會唱陜西老腔的人也不超過20位,此次來了12位。老腔現在已經被列為省級非物質遺產,和秦腔相比,老腔聽起來不僅有秦腔的抑揚頓挫,更有一種表演生命力量的氣魄。
說這支老腔樂隊是草臺班子一點沒有貶低他們的意思,在陜西農村,他們組建了“自樂班”,有固定的演出場所和固定的演奏劇目,林兆華導演在陜西采風的時候聽了四五場他們的演出,每次都非常激動。這些樂手祖祖輩輩都沒有離開過陜西,而且他們的老腔并不外傳,但現在面臨失傳的危機,所以吸收了外姓家族的人來學。這次老腔的演奏員,最年輕的52歲,最年長的71歲,應林兆華導演的誠摯邀請,離家三個月特意到北京參演《白鹿原》。
秦腔總冠軍PK宋丹丹
在眾多的陜西農民群眾演員中間,有一位年輕的穿粉色上衣的女青年一直靜靜地在旁邊聽,后來經人引見,才知道她叫高亞玲,是去年西北五省業余秦腔比賽“秦之聲”的總冠軍,《白鹿原》原著作者陳忠實在看電視時知道了她,于是向林兆華推薦她來劇組。高亞玲告訴記者,“剛接到電話的時候,還不想來,因為放不下家里養殖奶牛的生意,更放心不下7歲的女兒,因為我們娘倆還從來沒分開過。后來是我媽勸我來的,等我女兒放假了,我丈夫也會帶著我女兒來看我。”
記者問她這兩天和宋丹丹他們一起排戲是否習慣?高亞玲笑了,“我聽說是和宋丹丹、郭達、濮存昕一起排戲是挺高興挺盼望的,剛一來的時候就找他們給我簽名、合影,他們可好了,都很隨和。在這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北京人藝,也沒看過話劇,只知道宋丹丹和郭達經常演小品,也不知道他們咋演呢。”在劇中,高亞玲將無伴奏演唱三段秦腔,其中包括開頭一段《游西湖》中《鬼怨》;中間一段《竇娥冤》;最后是一段高八度的《喊天冤》,都是三段非常悲憤又高昂的唱段。(記者 和璐璐/文 鄒紅/攝)
記者手記
“原生態”的自信
在之前采訪《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時,他說的一句話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農民要是有了土地,會活得比城里人還自信!”昨天當我看到陜西農民演唱秦腔的那種姑且被我們稱為“原生態”的樣子時,除了覺得特別有趣,更多的是一種感動,他們沒有一絲到國家級院團演出和見到大演員的怯弱,相反卻表現得特別有自信。
雖然他們中間很多人還是第一次到北京,甚至是第一次坐火車,從9日來到北京之后飲食上也不是很習慣。住在兩人一間的招待所里,每天見到馬路上車水馬龍也不敢到處轉悠,但只要一拿起手里的板胡、長號,一張嘴就是那濃厚的鄉音,一股“自由生命的力量”就再也擋不住了,這種執拗讓舞臺上任何具有修飾做作的表演都黯然失色。
“真實的力量總是無窮大”,這點林兆華導演心知肚明,所以他昨天特意花了一個小時給演員講解他期望的表演水準。大導指著已經70多歲的陜西農民老大爺跟演員說:“你們要尋找的就是他身上的那種狀態。”一旁已經排練了兩個多月的老演員紛紛搖頭說:“弄不好演出時我們得被他們比下去嘍!”看來,與其說陜西業余表演藝術家的到來是為《白鹿原》做陪襯,倒不如說他們構成該劇的亮點所在。(和璐璐)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