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熊貓尸體被運至周至縣城 本報記者 康正 攝 |
5月14日,太陽明艷,秦嶺深山的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雖有起伏群山遮擋,連綿植被掩映,但也被初夏的驕陽照得暖洋洋的。保護區內有條小溪叫阮全溝,水流淙淙,輾轉南流,臨出區時,又分流東西。就在這水流分岔口,兩岸竹木叢生,綠草茵茵,一片蜂飛鳥鳴中,一只可愛的大熊貓靜靜地躺在河岸邊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
檢查發現
瘦弱的大熊貓年齡很大
當天,保護區管理處中心站兩名巡山隊員巡邏至此,發現了這只已停止呼吸的大熊貓。“站上立即向管理處匯報,處里迅速與省林業廳取得聯系。”中心站站長蔡安說,“從牙齒看得出來,這只大熊貓的年齡已經很大了,是雄性,毛色有點發黃,我們對它全身做了檢查,沒有發現一處外傷,排除了非正常死亡可能。”
蔡安在現場時,摸了一把熊貓,覺得它瘦得可憐,“老了,跑不動了,消化功能也不行了,餓瘦的。”他還看見,齜著牙的熊貓,嘴里還緊緊咬著半根青竹,“走之前,它還在吃呢。”蔡安介紹,熊貓消化功能極弱,每天需要12小時進食才能維持生命,他因此想到,這只垂垂老矣的大熊貓在離世前的最后一刻仍拼命進食,“它想延續它的生命,甚至想著爬到河邊喝一口水,可是已沒有力氣了……”
運大熊貓
工作人員個個都想去
15日,得到上級指示,中心站組織隊員前往阮全溝運回大熊貓尸體。“全站12個工作人員,都想去,就都去了。單程雖只有10多公里遠,可沒有路,步行在山里,還要過5道河。大家沒說什么,一人揣了個饃就動身了。”蔡安說,隊員終日守在山上,與熊貓有了感情。
“雖說它是個動物,已經死了,但我們把它當人看待,很尊重它。”蔡安和隊員辛志強、霍亞平、陶清華等人一路摸爬到阮全溝后,給大熊貓收拾干凈了身子,然后做了擔架,兩人一組,一路幫扶著往回抬。
當天晚上回到山中站里已經8點多,天已黑盡,草草休息一晚,昨日凌晨5時許,天剛微亮,蔡安就叫醒隊員,把大熊貓裝上一輛皮卡的貨箱,緊急往周至縣城趕。
“剛走出中心站不到3公里,車后輪爆胎了,換胎后,才翻過秦嶺梁,剎車管又爆了。”由于山中通信全無,蔡安只好緩行,其他隊員手里抱著石頭跟車,遇到剎車趕緊給輪底塞上石頭。”
生存安全
不用擔心其他大熊貓
昨日下午2時許,這只大熊貓終于被運離秦嶺,送至周至縣城。記者在現場看到,熊貓體瘦得仿佛只剩下一張皮。
工作人員對熊貓進行防腐處理,再用塑料紙密封后,裝進了冰柜冷凍。昨日,老縣城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李保存說,管理處對大熊貓尸體進行保存后,將立即請權威專家對該熊貓進行相關鑒定和進一步調查。
李保存還表示,該保護區建區以來,從未發生過一起大熊貓非正常死亡事件,目前,保護區生態環境比以前更好,“大家不用擔心其他大熊貓的生存安全。”(本報記者康正)
資料鏈接
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于1993年經西安市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是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獲得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據全國第三次大熊貓普查,保護區大熊貓數量在35~42只之間,是我國大熊貓分布最北、密度最高的地區。
來源:《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