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美源于多樣,地球失去它們,人類將會怎樣? 這是2004年1月29日,一只孟加拉虎在印度蘭坦博爾國家公園里打哈欠。由于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大肆濫捕濫殺,孟加拉虎的數量已經十分稀少。新華社發
這是2006年1月6日,在肯尼亞的桑布魯野生動物保護區內,一頭母獅和一頭雄獅在干涸的埃瓦索恩吉羅河河床上玩耍。2006年1月9日,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一名貓科動物專家稱,如不采取緊急措施保護獅子的棲息地和制止人類與獅子的沖突,被稱為“獸中之王”的獅子將在本世紀內滅絕。新華社發
這是1993年8月10日,在澳大利亞一處育有130多只考拉(樹袋熊)的考拉保護園內,5只考拉正排隊通過一個木欄桿。由于賴以棲息的桉樹林遭到急劇砍伐,考拉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新華社發
這是2004年1月13日,雄性長鼻猴維克托在新加坡動物園內休憩。棲息地的消失及獵殺使長鼻猴面臨絕種危機。新華社發
這是2001年4月18日,一只黑頸天鵝背著出生兩周的寶寶在英國費克納姆一個水禽公園的湖里游玩。黑頸天鵝是一種珍稀鳥類,產于阿根廷和智利,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喜歡背著自己的幼禽游弋的天鵝。新華社發
這是2004年1月11日,在馬來西亞沙撈越猩猩康復中心,一只猩猩懷抱幼崽休息。猩猩屬于世界珍稀保護動物,近20年來,由于居住地不斷縮小,猩猩面臨滅絕的威脅。新華社發
這是2003年9月7日,在印度高哈蒂的阿薩姆邦動物園內,出生七天的小豹貓(左)舒服地躺在媽媽身旁。印度的東北部山區一度是大量豹貓生活繁衍的理想場所,但由于過度獵殺和森林退化,這種動物已經瀕臨滅絕。新華社發
這是2003年7月25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動物園內,一匹普氏野馬正在照顧出生不久的小馬駒。普氏野馬屬珍稀野生動物,瀕臨滅絕困境。新華社發
這是2006年3月22日,在瑞士蘇黎世的一家動物園里,一只藍色毒蛙趴在樹葉上。這種毒蛙分泌的毒液能夠麻痹甚至殺死它的敵人。由于生存環境遭受破壞,這種毒蛙已經成為頻臨滅絕的眾多有毒蛙類中的一種。新華社發
這是2004年8月19日,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動物園中,一頭三周大的蘇門答臘犀牛站在水池里玩耍。由于棲息地遭受侵害,環境污染,過度捕殺以及非法偷獵,蘇門答臘犀牛已被列為瀕危珍稀物種。新華社發
這是2005年1月11日,在菲律賓中部保和島洛博克市的一家動物哺育中心,一只眼鏡猴好奇地盯著籠子外的游人。由于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眼鏡猴面臨滅絕的危險。新華社發
這是2003年1月31日,在美國圣迭哥動物園,一只新出生的樹袋鼠(前)首次跳出媽媽的育兒袋與人們見面。這種生活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樹袋鼠是世界珍稀野生動物,由于人類的捕殺和森林的日益減少而瀕臨滅絕。新華社發
這是2002年6月4日,在秘魯首都利馬附近的一個動物園里,一只3歲的眼鏡熊辛迪在水中嬉戲。眼鏡熊是該地區唯一的熊類物種,自從冰川時代起就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脈一帶繁衍生息,目前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