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疆分院黨組書記傅春利手持彭加木照片 呂文正/圖
記者 南香紅
除了彭加木,他們中的9個人現在都能找到,并且還都活著。
不,應該是10個。第10個是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馬蘭基地的報務員簫萬能,雖然他不是考察隊的成員,但卻跟隨了考察的全過程?! ?
彭加木失蹤的消息就是通過他的發報機從沙漠中心發出的。
王萬軒,彭加木當年的司機,頭發花白地坐在記者面前,從內衣很深的口袋里,掏出一個比手掌還小的本本兒,翻開一頁,一頁,封存26年的記憶被打開。
彭加木、汪文先、陳百錄、沈冠冕、馬仁文、谷景和、包繼才、陳大化、閆紅建。
“汪文先是考察隊的副隊長,退休了,回了四川,除了他,我們幾個全在,都沒有離開新疆?!蓖跞f軒一個一個地數著說。
直到彭加木失蹤的第七天,彭加木失蹤的消息才發出: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23日(1980年)電: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彭加木在新疆的一次科學考察中失蹤,已經七天沒有音訊?!?
可以用各種方式猜測消息如此晚的原因,但有一條是顯而易見的:羅布泊——中國核爆炸試驗場。從羅布泊考察回來后的隊員們,都閉嘴不談。
26年來很少有人知道考察隊陷入困境的細節與原因。26年前,一切是怎么發生的?
“一切本不應該發生。”沈冠冕說。
現在,彭加木失蹤的26年后,什么都可以說了,當年的考察隊員們將記憶一點點地拼湊起來,向記者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得到特殊通行證
沒有軍隊的特殊通行證,任何人都到不了那里。
秋冬是進入羅布泊最好的季節,那時候羅布泊平靜安詳,一般不會露出猙獰的面孔。但是羅布泊的秋冬一般嚴禁任何人進入。
“我們決定選5到6月之間,想在春天風季之后和夏天酷熱到來之前打一個時間差”,夏訓誠說。按原計劃,他任羅布泊考察隊的副隊長,但因為臨時的出國考察任務,副隊長換成了汪文先。
夏訓誠承認這個時間差“沒打好”,因為羅布泊太不可捉摸了。
考察羅布泊的熱情萌生于1979年中日合拍《絲綢之路》。當時羅布泊部分因為涉及到軍事敏感問題由中方中央電視臺擔任拍攝任務,但開拍之前需要中國的科學家們先探路。
彭加木和夏訓誠借探路來到了羅布泊。
夏訓誠記得考察將要結束時在營地里,彭加木和他都睡不著,“彭加木很興奮”:中國的羅布泊研究都在國外;外國的探險家寫出的羅布泊的書已經比人都高了,中國人還很少來過。
“就算死在羅布泊,也要用肉身為羅布泊增加一點中國的有機質?!毕挠栒\還清楚地記得彭加木的這句話,只是當時沒有想到竟然一語成讖。
組建中國羅布泊科學考察隊的想法就是那一晚形成的。彭加木將這一想法報告了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分院又報到中科院,中科院又協調軍隊,1980年,一份正式的文件批準了這個計劃。
考察隊被準許在羅布泊進行兩個月的考察。
1980年5月2日,考察隊從烏魯木齊出發,直奔新疆軍區馬蘭基地。
“考察隊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馬蘭基地準備。軍隊專用的午餐肉罐頭、酸辣茭白罐頭、榨菜、大米、掛面、面粉等等全部從部隊上買?!睋涡姓偣艿年惏黉浾f。
沒有部隊的幫助,考察隊無法在羅布泊里活動。馬蘭基地為考察隊配備了一部電臺。這部電臺由4名戰士負責,在一個代號為“720”的地方,放下3名戰士建立一個電報接轉點,戰士蕭萬能背著發報設備,跟隨考察隊。
電臺丟了
出發之前,彭加木和司機陳大化之間產生了分歧。
“彭加木很生氣的樣子來找我,說陳大化不走了,讓我去解決解決。”
陳百錄回憶說,他去解決問題,一看是沒法解決的超載問題。
考察隊有3輛車,一輛212五座吉普車,王萬軒開,主要拉彭加木等科考人員;另一輛8座212,拉人和電臺設備等,陳大化開;第三輛車是一輛前蘇聯嘎斯63,拉水和汽油等輜重,包繼才駕駛。
嘎斯63的載重量是1.5噸,但車上裝了8個大汽油桶,每桶裝200公升,分別裝4桶水、4桶油,加上帳篷等生活用品早超過了載重量。8座212拉著電臺的幾個大箱子,也超重了。司機陳大化認為羅布泊的路誰都沒有走過,汽車超重很危險,磨著不走。
“我當時拍著胸膛對陳大化說,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