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湖南省衡陽縣退耕還林造假被本報曝光后,相距該縣不遠的永州市零陵區部分鄉鎮退耕還林弄虛作假事件,也在群眾的舉報下浮出水面。
4月下旬,記者赴零陵區進行了為期10天的采訪,由于無法從當地有關部門拿到退耕還林竣工圖和造林小班表,記者不能就全區15個鄉鎮(辦事處)共計3.9萬畝的退耕地造林進行全面的核實調查,只能根據舉報,調查采訪了6個鄉鎮(辦事處)部分退耕還林的情況。
通過調查,記者發現,由于承包退耕還林有利可圖,一些承包大戶和機關干部弄虛作假騙取國家補助。
永州市零陵區林業局的一名老干部心痛地對記者說,“如果沒有和林業部門的人聯手,是承包不了退耕還林的。”他認為,這和“官煤勾結”的性質沒有什么區別。
謊報420畝退耕還林,經過了鎮政府和區林業局主管人員的同意
郁郁蔥蔥的水晶梨樹從山腳蔓延至山頂,這片位于零陵區富家橋鎮荷塘夫村的420多畝果園大都屬于當地村民。但從2002年開始,它被納入了退耕還林面積,承包大戶為肖義瀧,他當時的身份是果園的技術指導員。
“以前這里全都是荒山。”曾當了13年村主任的馬芝清十分肯定地告訴記者。這一說法得到了另外4名村民的證實。記者了解到,在種果樹之前,這里長滿了茅草和灌木叢,它們曾是村里燒石灰的主要燃料。2001年,鎮政府將此列為開發基地,為村民提供了苗木和部分肥料,種了300多畝梨樹。
2005年3月15日,零陵區人民檢察院接到群眾舉報,7月21日對肖義瀧立案偵查。調查結果表明,在2002年至2004年間,肖義瀧采取非法手段套取國家420.7畝退耕還林資金16萬余元(兩個年度的錢糧補助),并先后3次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3萬余元。
“我覺得自己很冤枉。”肖義瀧對記者說,將這420多畝果園納入退耕還林計劃,經過了鎮政府和區林業局主管人員的同意。
據他介紹,由于擔心完不成2002年度的退耕還林任務,當時區林業局一名干部向肖義瀧表示:如果能把這片果園劃進來,那就好了。而一名村干部的意見是:只要你能拿到退耕還林的指標,就是你的本事。
于是,肖義瀧找到富家橋鎮主管退耕還林工作的政法辦主任周德文,向他表示:指標搞下來后給他100畝退耕還林資金自由支配。這樣,“鎮里就簽了合同。”肖義瀧說。
檢察院查實,2003年春節期間,肖義瀧以感謝為名,送給零陵區林業局副局長唐飛劍1.5萬元(后被退回)。9月,肖義瀧送給周德文8000元現金和一張手續齊全可以領款8414元的領條,合計16414元。因為在420.7畝退耕還林的指標中,有當時的村主任馬芝清承包的90多畝果園,肖義瀧在2004年也送給他4000元。
區檢察院檢察長騰購新介紹說,2005年檢察院還查處了區林業局一名工作人員和一名副鄉長、一名村干部虛報冒領3萬多元荒山造林費用一案。
承包大戶大都是有能力爭取指標的干部職工和其親朋好友
2004年5月14日,零陵區(當時名為芝山區)人大的一個調查組對區林業局局長楊善玉的任職情況進行了1個多月的調查。從收回的156份調查問卷來看,退耕還林大戶承包成了干部群眾反映最多、最強烈的一個問題。
“林業局在退耕還林指標有限的前提下,沒有較好地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調查組發現,退耕還林大戶均是有能力爭取退耕還林指標的干部職工和其親朋好友。記者了解到,水口山鎮2003年度的1749.4畝退耕還林中,楊善玉的同學楊懷花承包了861畝。
“近兩年如果沒有相當硬的關系,根本不可能搞到指標。”該區林業局一名中層干部告訴記者,如果他的親友想搞退耕還林指標,他也無能為力。
“如果不和他們(指林業局的部分領導)利益共享、合伙,一般人根本做不了承包大戶,這在局內是公開的秘密。”零陵區林業局原副局長鄧中南告訴記者。2005年以來,他已多次實名向有關部門舉報該區退耕還林弄虛作假等問題。
“承包大戶都是小范圍研究決定的,沒有向社會公示。”另一名中層干部透露。
但楊善玉對此卻有另一番說法:過去一家一戶不想承包,管理難度也比較大,樹苗的成活率較低,從2003年開始的退耕還林大戶承包,是按照上面的政策搞的。“都公開了,不公開,老百姓會有意見。”
林業部門把持指標,很多農民連國家對退耕還林的補助標準都不清楚
2005年開始主管退耕還林工作的屠純升是區林業局紀檢組長,他告訴記者,大戶承包退耕還林地要經過這些程序:上面來了指標,先分解到各鄉鎮(辦事處),愿意承包的大戶和老百姓簽訂相關合同,經村里、鄉鎮(辦事處)蓋章,交由區退耕辦審核,然后派技術員核實情況,經過林業局黨組討論后,拿出初步意見,上報區里分管領導審定。
“對外說指標下放到了鄉鎮,但實際上還是林業部門在操縱。”區林業局一名中層干部說。富家橋鎮黨委副書記張九清則告訴記者:“村民找鎮里要指標,會讓他們直接去找林業局。”
2005年3月3日,湖南省林業廳印發《湖南省退耕還林工程大戶承包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將退耕還林的政策法規原原本本宣傳到退耕農戶,“禁止隱瞞、截留政策”,“嚴禁因退耕農戶不知曉退耕還林政策法規而搞計劃指標壟斷、欺詐承包、人情承包。”
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村民連國家對退耕還林的補助標準都不清楚,也沒有見到過相關內容的村務公開。
該區人大調查組也發現,區林業局實行大戶承包的政策宣傳不深入,大多數鄉鎮和作了退耕還林規劃的村組、農戶對大戶承包政策、機制不了解。實行大戶承包后,區林業局也沒有很好地組織專門班子進行實際性自查。
區林業局局長:不排除作假,實施這么大的工程,要允許有差錯
2003年,湖南省退耕辦先后兩次發出通知強調:退耕地必須是“水土流失嚴重的,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坡耕地”,不準毀林造林;不準將荒山和未到戶的坡耕地、茶園、果場及休耕地等納入退耕地造林報賬;不準將基本農田納入退耕還林范圍;不準與其他林業工程重復等。
據零陵區林業局的幾名干部介紹,這里的坡耕地并不多,很多退耕還林就是用推土機把荒山、果園、茶園、灌木林等推掉而搞成的,有的虛報退耕還林面積,有的還與其他林業工程重復。
2005年6月,實名舉報人鄧中南被調往區經管局任副局長,但他堅決不同意,隨后,因“不服從組織安排”被免去區林業局副局長職務。
據鄧中南介紹,零陵區在2002年實施了1.7萬畝退耕還林地后,實際已經沒有多少符合國家標準的退耕地。他估計,零陵區從2003年開始實行大戶承包的兩萬多畝退耕地中有近70%存在造假等問題。
2005年10月,接到上級的批轉后,永州市林業局和零陵區紀委監察局聯合成立了調查組,針對鄧中南所舉報的問題進行了1個多月的調查,但鄧中南和記者都沒有看到調查報告。該市林業局造林科科長袁漢升告訴記者:舉報人反映的問題不存在。
楊善玉也表示,“不存在造假的問題。”記者隨后向他了解鬧得沸沸揚揚的肖義瀧一事,楊善玉稱自己不是全才,那么多承包大戶,不可能都清楚。但70%的作假是不可能的,也不排除作假,實施這么大的工程,要允許有差錯。
對于是否存在將茶園推掉弄成退耕還林的問題,楊善玉表示不清楚。他告訴記者,技術員去看的時候,那里就是典型的坡耕地。比如在靈峰村,當時還種了紅薯、西瓜等作物。但鄧中南告訴記者,那是為了弄得更像退耕地的樣子騙過驗收,不惜在上一年就種上了作物。
區林業局稱找不到管理檔案的人,不出示退耕還林竣工圖和造林小班表
記者多次向楊善玉要求查看、復印全區的退耕還林竣工圖和造林小班表,但他告訴記者,管圖紙的人不在家,出去學習了。此后兩天,楊善玉的手機一直打不通,記者多次前往林業局,也找不到相關的負責人。
4月29日中午,記者和區林業局紀檢組長、主管退耕還林工作的屠純升取得電話聯系。他告訴記者,管檔案的人身體不太好,請假住院了,聯系不上。他也沒有遇到楊善玉,電話也打不通。
“你該看的地方也都看了,你通過圖紙能看出什么東西呢?”屠純升對記者說,“確實沒辦法,我沒有鑰匙,(圖紙)拿不出。這屬于機密。”
但《退耕還林條例》明文規定:鄉(鎮)、村應將退耕還林者的退耕還林面積、造林樹種、成活率以及資金和糧食補助發放等情況進行公示。退耕還林合同中也必須注明退耕還林的范圍。
來源:《中國青年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