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1日專電 科學家們最近表示,巴西新近發現的恐龍爪化石為恐龍和鳥類的進化關系理論提供了新的支持。
據美聯社報道,恐龍爪化石是在位于里約熱內盧西北約600公里處的米納斯吉拉斯州的佩羅波利斯市發現的,因此巴西科學家們將這只恐龍命名為佩羅波利斯恐龍鳥。
這份化石研究報告的撰寫人之一伊斯馬爾·索薩·卡瓦略日前表示,這只恐龍可能生活在約7000萬年前。他說:“這一發現意義十分重大。這是一種新的手盜龍類恐龍,它與今天的鳥類相關。這只爪的結構很可能表明食肉恐龍與現存鳥類之間存在聯系。”
恐龍與鳥類之間的關系早已得到古生物學界的確認。不過,一名沒有參與該研究的專家對于僅憑一塊恐龍爪殘片就證實存在此前未知的恐龍物種提出了質疑。
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脊椎動物的古生物學家小托馬斯·霍爾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他們只找到了這只爪的化石,那么據此創立一個復雜的理論未免過于牽強。這只爪對于鳥類起源的知識沒有太多新的貢獻,但它確實表明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巴西曾存在食肉恐龍。”
霍爾茨還說:“這只爪的形狀與其他許多食肉恐龍的爪相似,比如伶盜龍。但我們不能就此推斷它就是某種伶盜龍。”
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出版的一份雜志刊登了巴西的這項發現。卡瓦略還展示了他與同事們復制的整只腳的模型,并繪制了整只恐龍可能的模樣。
但霍爾茨表示,在沒有其他化石可提供更全面參考的情況下,很難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標本。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