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是通人性的,在丁奶奶坐下來和志愿者們聊天的時候,幾只貓跳到她的身上,依偎著她不肯離開。丁奶奶為這些貓準備了兩大柜藥,時間久了,她也成了經驗豐富的獸醫。這只貓親熱的給丁奶奶梳理頭發。(圖略)

年近八旬的丁奶奶已經感到力不從心了,她請了一位保姆幫她照顧這些貓。

丁奶奶每天早晚都要給這一百五十只貓喂食,看著這些貓吃食,丁奶奶心里卻很犯愁。
今年77歲的丁奶奶是位孤寡老人,家住北京什剎海,二十年前開始收養流浪貓,目前家中已收養了150只。走進丁奶奶的家,滿院滿屋都是貓,除一間10平方米的小屋是她的臥室外,其余幾間都被她改造成了貓舍。
這些貓每天需要15斤貓糧、50斤貓砂,再加之對傷病貓的治療,每月的開銷在4000元左右,而她每月退休金卻只有1000多元。這些年為了照顧這些流浪貓,丁奶奶傾盡所有,已經家徒四壁了。她不得不向社會求助,許多好心人和志愿者紛紛向她伸出援助之手,送來貓糧和貓砂。但“慕名”而來的送貓人也越來越多,有的人將貓遺棄在她家門口,有的人甚至將懷了孕的貓扔進她的院子里……
像她這樣一位年近八旬的孤寡老人,原本需要社會的照顧,而現在她卻要照顧100多只貓,這不禁讓人為她的身體擔憂。
丁奶奶說,這些年她救助了300多只流浪貓,這個數字還在增加,但是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她呼吁政府能夠出臺相關法規,保護小動物不受遺棄和殘害,并且規范目前混亂的寵物市場。
丁奶奶家的這些貓是不幸的,因為它們都曾有一段令人痛心的經歷。然而它們又是幸運的,因為它們遇到了丁奶奶這樣有愛心的善良人。由于拆遷和遺棄,城市中的流浪小動物越來越多。據有關部門粗略統計,北京目前有流浪貓60萬只。城市里出現了一群像丁奶奶這樣有愛心的人,但是他們也只能“救一只是一只”。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出臺或完善了動物福利法,而我國卻還沒有相關法律。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如何實現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和諧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