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 2011年第10期
江湖恩仇獨行俠
文‐本刊特約記者 梁鴻興
一個高原湖泊的守護者、一個江南名湖的瞭望者。兩個農民,從水里成長起來的生命,為了一方水土的潔凈,拼盡了一生的血汗。
被關、被打、被歧視、被精神病,親人離散,他們成就了幾乎所有的悲劇元素。他們在奢靡的商業(yè)社會里,已與現代思維脫軌,他們無疑是太湖和滇池,最接近自然和上帝的人。
張正祥上了國家形象宣傳片,仍是“張瘋子”。吳立紅家門口五個攝像頭全天候伺候,成了高貴的農民。正是張正祥和吳立紅江湖獨行俠的堅持,才讓中國的水污染步伐減慢—中國之大,沒有幾缸干凈的水了。
張正祥×滇池水怪
張正祥每周都要環(huán)滇池一圈,“以前騎自行車,現在去危險地段都租車,每天400元,每周一次”。張正祥自稱每天平均為滇池的支出在100元。
張正祥上了國家形象宣傳片,在當地一些官員眼里,仍然是“張瘋子”。
張正祥借宿處,是觀音山村最衰敗的一座院子,大門斜刺里的一道縫隙被人用刀砍過,那些人本來是過來砍他的。
上千冊圖書和布滿灰塵扎捆的舊報紙堆放在屋檐下,全國各地媒體關于張正祥最新的報道被放在桌上,踏著已經傾斜的樓梯上去,光線透過破損的瓦片灑進房間,僅有十幾平方米的小屋,凌亂的床鋪周圍依然是報紙書刊。
吳立紅×太湖漂浮
文‐本刊特約記者 蘇嘉溪
從太湖邊到吳立紅家的林蔭小道在一片綠色稻田間穿行。要不是有刺鼻的化學品味道,幾乎就是完美的江南農家生活:兩幢房子,老一點的父母住,新建的兩層樓里住著吳立紅一家三口;前院后院數百盆花草,室內室外的池子和假山,吳立紅簡直將蘇州園林搬回了家。
在這樣園林式的家園旁,卻林立著400多家化工廠,如同矗立在愚公吳立紅家門口的大山,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吳立紅的人生事業(yè)就是要將這些工廠移走。
為此,他被打擊報復,遭遇三年牢獄之災,也被賦予“太湖斗士”等名號。出獄后的吳立紅仍然每天穿過那條田間小路,觀察太湖,注視化工廠,像專注的劍客隨時準備出手。
拒絕離家
化工是周鐵鎮(zhèn)的支柱產業(yè),而吳立紅的家則坐落在該鎮(zhèn)著名的癌癥村分水村。2005年吳立紅從鎮(zhèn)上一所醫(yī)院獲悉,該院收治的病人中,有200人死于癌癥。(剩余3035字)
閱讀整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