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動物身價逾千萬 保護成本攀升
2006-05-24
人民網5月23日訊 路透社消息:即使世界正面臨著自恐龍以來最為嚴重的物種滅絕期,珍稀動物的保護費用仍在日益提高。最近,澳大利亞橙底鸚鵡和佛羅里達豹就以上千萬美元的身價,成了高級珍稀物種俱樂部成員。
許多發達國家在保護稀有物種方面經常只開空頭支票,而在一些一般性動植物保護方面就更漠不關心。專家們認為,對于物種的價值是很難估計的,“支付意愿”會給一些危及動物棲息地的產業,如采礦、采伐業等帶來風險。
事實上人們對珍惜動物保護的支付意愿正在不斷提高。芝加哥大學教授唐﹒庫爾茲(Don Coursey)說:“支付意愿是與財富相關的,隨著世界財富的增加,保護物種的支付意愿也會隨之提高。”
庫爾茲在最近一份報告中估計,保護佛羅里達豹的支付成本每只為4900萬美元――這可是美國最昂貴的保護計劃,其成本遠遠高于保險公司愿為人提供的生命險險額。加州禿鷹居第二位,每只1600萬美元。四月,澳大利亞政府否決了一項價值為2億美元的風能項目,主要原因是保護這里的珍稀橙底鸚鵡。而據研究表明,風電機項目對鸚鵡的危害是1000年才可能殺死一只鸚鵡。
庫爾茲的研究指出,地鼠、老鼠和火蜥蜴是最不受重視的物種,人們對其保護的意愿支付成本為零。然而對于不是很吸引眼球的動植物的保護,人們也不盡然是沒有支付意愿。一個例子就是新西蘭國有固體能源有限公司四月份做出一個決定,在建造一個3億美元的煤沉淀池前要通過人工方式將這里的稀有蝸牛轉移到其它地方。
關于保護稀有動物的意愿支付值的爭議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其中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例是:在1978年,美國最高法院裁決,支持國會關于瀕危物種的價值是不可計算的這一結論,從而否決在水電開發商在田納西河建壩,保護這里的珍稀魚。最高法院稱,公司的損失與建壩所造成的對魚的威脅所產生的后果不可同日而語,珍稀魚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雖然最后大壩最后還是得以建成,但原因是在其它地方也發現了這種魚。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