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將率先開展PM2.5監測
2011年11月10日
開啟新征程④
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作為一個單獨篇章出現在省黨代會報告中,是前所未有的。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作為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沒有良好的生態文明,就不是真正的現代化,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現代化內涵的全面把握與高度重視。”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認為,開啟基本現代化新征程,不光是要GDP,還要大力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物質財富、生態財富共同增長,環境質量、生活質量同步提高。
報告原文: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嚴格落實節約優先、環保優先方針,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污染持續下降、生態持續改善,使生態文明成為江蘇的重要品牌。
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代表:
江蘇將率先開展PM2.5監測 可入肺顆粒物指標也將發布
為7000多萬江蘇人民創造一個適于勞動、宜于人居的綠色家園,這是民心所指、民意所向,也是黨和政府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
未來5到10年,江蘇要主動順應時代需求,把恢復藍天作為重中之重,一年至少讓老百姓享受80多天“森林呼吸”。
到2015年左右,隨著城市主要河流基本消除“黑臭”,城鄉老百姓的水環境將有一個大的改觀,“清水”環繞的美景將在江蘇更大范圍內呈現。
清水重點流域水質不低于三類的要占一半
今后五年,江蘇將以解決損害老百姓健康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清水藍天”工程。陳蒙蒙說,“清水藍天”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生計和幸福感,江蘇將加強大江大河、大中型湖泊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切實保護好飲用水源,推進區域集中供水,確保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
江蘇水網密集,江河湖泊是江蘇人的生命源,經過近年來的努力,江蘇境內的太湖、淮河等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取得很大成效。陳蒙蒙告訴記者,2000年前后,江蘇境內國家考核的重點流域斷面水質,好于Ⅲ類的比例不到15%,而到去年,這個比例已經提高到36%;同時,劣Ⅴ類水質比例則下降20%。
“根據江蘇十二五規劃,再用五年左右的時間,江蘇境內重點流域國家控制考核的斷面水質好于Ⅲ類的比例,要提高到50%,劣Ⅴ類水質的比例則要低于15%。”陳蒙蒙堅定地表示,隨著外部大流域水質的好轉,加上城市加緊主要河流“除黑除臭”工程,到2015年左右,隨著城市主要河流基本消除了“黑臭”,城鄉老百姓的水環境將有一個大的改觀,“清水”環繞的美景將在江蘇更大范圍內呈現。
藍天市民一年至少享受80天的“森林呼吸”
近年來,江蘇空氣質量得到逐步改善。陳蒙蒙代表說,過去五年,江蘇通過對電廠、鋼廠等高污染行業的脫硫改造,二氧化硫每年都在下降,與2005年底相比,向大氣中少排放60多萬噸二氧化硫,相當于每年關掉6個60萬千瓦的燃煤電廠。從2007年開始,全省酸雨頻率開始呈現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年降幅達7.1個百分點。
陳蒙蒙明確表示,恢復藍天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伴隨著機動車數量增加,建筑揚塵、道路積塵等污染源增多,導致城市顆粒物懸浮增多,由此導致灰霾天氣很多。
據介紹,所謂灰霾天氣,是指空氣中的氮氧化物、顆粒物的總量大,進而導致能見度降低的現象,這種天氣,對人體健康尤其是呼吸道系統的影響嚴重。目前,我國空氣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指標。其中,涉及到可吸入顆粒物的指標,是以PM10為監測標準的(注:通常把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PM10,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或飄塵),具體而言,就是監測PM10的濃度,以每立方米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毫克數表示。
陳蒙蒙說,過去幾年,江蘇通過節能減排,使得大氣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得到有效控制,并未大幅超標,空氣超標的主要因素是可吸入顆粒物,通過監測來看,南京、蘇州等省內主要城市居高不下。目前,我省城市大氣污染已由傳統的煤煙型向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等疊加造成的復合型污染轉變,細顆粒物PM2.5超標等因素導致的灰霾污染日益加重。
“目前,江蘇監測公布的空氣可吸入顆粒物,主要涉及PM10,這已經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十二五期間,江蘇將嚴格控制工業廢氣排放,淘汰環保不達標機動車減少尾氣排放,強化對建筑揚塵,道路積塵的治理,開展PM2.5的控制和監測。”陳蒙蒙說,所謂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PM10相比,PM2.5由于粒徑小,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陳蒙蒙表示,近期,國家有望發布PM2.5監測標準,江蘇已經做好準備,在全省每個城市至少設一個監測點,南京已設3個監測點,一旦國家發布監測標準,江蘇將率先開展PM2.5監測與發布,以便更好地提升空氣質量。
根據十二五規劃以及國家現行的空氣質量評價標準,到2015年,江蘇城市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比重達92%以上,能達到335天,其中,空氣質量為優的比重提高到25%,城市灰霾天數要明顯減少。這意味著,到時每年老百姓能享受到至少80天的高質量的“森林呼吸”(指污染指數在50以下的優等天氣)。
綠化2015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
更大力度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全社會倡導綠色消費理念,構建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陳蒙蒙說,保護環境,不光是環境保護部門自己的事情,也需要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真正做到環境保護全民參與,生態財富全民共享。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江蘇將強化現有的生態資源保護,包括國家和升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區等,到十二五末,使全省的水源地、生態濕地等生態保護用地占全省國土面積20%以上。同時大力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水平,改善城市綠地布局的均衡性,優化城市生態環境。到2015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通過綠色江蘇建設,大力植樹造林,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2%。
陳蒙蒙說,江蘇將加強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倡導低碳生活和綠色消費方式,逐年降低各級黨政機關人均綜合能耗。推行綠色采購制度,建立并完善激勵購買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產品的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政府綠色采購比例逐年擴大。完善污染損害的司法救濟制度,支持環境公益訴訟。推廣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建立環境行為誠信制度和環境監督員制度,實行有獎舉報,鼓勵檢舉揭發各種環境違法行為。本報記者于英杰
東臺環境監測站副站長周能芹代表:
環境監測站要三個說得清
東臺環境監測站副站長周能芹認為,生態環境關乎百姓的生活質量,他們的工作任務就是要努力推進環境監測站的現代化,做到“三個說得清”:環境質量狀況、污染源排放狀況和潛在環境風險要說得清楚。
“嚴密監控飲用水源水質,讓老百姓喝到放心水、安全水,這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周能芹介紹,通榆河和泰東河作為鹽城和東臺的主要飲用水源,分別建立了水質自動監測站,同時對泰東河沿線飲用水源取水口上游的鎮界斷面也有監控,為百姓飲水把好關。
為了實現監測的現代化,他們下一步將采用LIM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整個監測流程將全部在電腦上完成,提高了實驗結果的真實性,更為規范。王赟
金湖縣委書記陶光輝代表:
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潔凈
“報告第7部分專門談生態文明建設,我覺得非常有必要。”陶光輝代表對記者說。
為了在淮安地區率先創建成國家級生態縣,金湖也有自己的打算。陶光輝介紹,一是要加大投入,每年投入兩三千萬建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二是加大生態鎮、生態村的創建力度,目前已有8個鎮通過生態鎮的考查驗收;三是各部門協同作戰抓創建,農業部門抓植樹造林和綠化,水利部門抓“三清”,即清潔水源、清潔家園和清潔田園建設,環保部門重點抓好水環境監測,城管部門抓好城市衛生。“各個部門各司其職,使金湖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潔凈,將生態文明建設在金湖落到實處。”石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