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乘車進入這塊動物領地,園門茅草覆頂,比一座普通高速公路收費處還要樸素,門下是條雙向車道,門后面就是500平方公里的動物保護區,也就是“公園”了。看來東方民族更重視大門的高低厚重及外型用材,南非人則把精力更多地用到門后的原野上去了。 一早一晚是觀察動物的好時機,趕早的游客多的是,只要看到前面有車停靠路邊,那一定是發現了觀察對象,我們悄悄停在后面眺望就是了。 只要游人不走出車輛,野生動物就不會躲開。最先躍出路邊黃草叢的是狒狒,接下來是零星的角羚和斑馬,然后斑馬群(見題圖,錢江攝)就露面了。接著3只長頸鹿來了,伸著本來就很長的脖子吃樹葉,一只小長頸鹿在附近蹓跶。不久,又看到30米外有4頭大象,其中一頭是小象。經過一片濕地草灘的時候,大群蹬羚歡騰跳躍,整個大地生動起來…… 入鄉隨俗,還是用“公園”的名稱吧。園內已鋪設188公里觀光道路,一半多是柏油路,土路也很平整,還有一些隱蔽在樹叢中的空地可以停車觀察。我們在園內驅車兩小時,道路邊、曠野里沒有發現一個工作人員,路邊沒有發現游人遺棄的旅游垃圾,只有野生動物自在生活。 車子來到一處“凹”字形房屋前,這是供游人休息的場所,出售旅游紀念品還有快餐,吸引我的是用野豬牙作柄的啤酒開瓶器。這里有露天的木制大陽臺,視野寬闊,游人可安坐太陽傘下,悠然觀察出沒在不遠處的可愛動物。 這座建筑的大門上方有“1936”字樣,告訴人們它本是鄉村法院舊址。原來,這才是這個野生動物園獨一無二之處――它不是在亙古荒原、動物世居之地建立起來的,人類早已在這片山巒微微起伏,河谷間地勢平坦的地方生息,開墾農田有數千年歷史。后來,為了建立野生動物的樂園,人類搬走了。 這座國家公園建于1979年,當時保護區內還有很多農戶,搬遷他們用去了整整15年時間。1993年保護區人口全部離開后,大約6000頭野生動物逐步遷入。各個路口和山口也拉起了110公里圍欄。 野生動物很快在此繁衍。這里有南非最典型的5種動物,獅子、野牛、大象、黑犀和白犀。根據動物學家2003―2005年的觀察,生活在這里的豹已繁衍了3代,從125只增加到了182只。目前還有679只藍羚、295只斑馬、183頭野牛…… 所以要記錄這些,是因為我國還沒有如此規模、充滿天然野趣的大型國家野生動物園。以我之見,如今該是進入規劃的時候了――首先在西部,爾后在其他地區建設幾座大規模自然狀態下的國家級野生動物園。 《人民日報》 (2006-05-23 第1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