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年起開始試點PM2.5
2011-12-15
滿懷期待的心情準備迎接今年的第300個藍天,然而14日的陰霾天又讓300天的目標向后推遲。截至12月14日,西安市環境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為299天,距離2010年的304個藍天還差5天,“藍天行動”進入到最后沖刺階段。昨日上午,西安市環保局環境監理處和大氣處同時開展治理環境污染的行動,7輛從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揚塵自動監測車投入到全市各區14條主干道上。
“實現超過去年的藍天夢想,仍然需要加強整治揚塵污染、燃煤污染、焚燒污染和機動車排氣污染,集中打一個空氣攻堅戰。”西安市環保局副局長顏昊這樣說。為此,從現在起,西安市環保部門將以治理揚塵、控制可吸入顆粒物污染為重點,嚴格管理各類建設工地和易產生揚塵污染的人為活動,落實各類料堆渣堆覆蓋措施,堅決依法處罰揚塵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工地和行為,把揚塵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據介紹,此次全市道路揚塵的監測行動范圍覆蓋西安城六區、長安區、高新區、經開區、曲江新區、浐灞區、航天基地、港務區、灃東區,監測標準仍按可吸入顆粒物 PM10 標準監測。從明年開始,開始試點 PM2.5 標準監測西安的揚塵污染情況。
一直以來,我國空氣質量監測一直實行的是可吸入顆粒 PM10 標準,2011年11月1日,一批新的環保法規、標準開始實施,其中包括《環境空氣 PM10 和 PM2.5 的測定重量法》,國家首次對細顆粒物 PM2.5 的測定進行規范,2016年國家全面推行新的監測標準。
PM2.5 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 PM2.5 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按照世衛組織的標準,加入 PM2.5 后,中國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將從現在的80%下降到20%。(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