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組織發布《藍天路線圖》
2011-12-16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北京灰霾,上?;姻?,廣州灰霾……一個個急速擴張的大都市,正日益遭遇空氣污染的嚴重困擾。今天(15日)下午,非營利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名為《藍天路線圖――中國大氣污染源定位報告》,對大氣污染問題做出了詳細解釋。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的主任馬軍首先對《藍天路線圖》是出了解釋。馬軍說,之所以取名叫《藍天路線圖》,是希望這個報告能幫助相關部門和企業制定出有效的空氣質量改善策略,進入到恢復藍天的正確軌道。
《藍天路線圖》包括檢測發布,向公眾提出警示倡導,識別污染源,以及分步減排等四個步驟。今天發布的《中國大氣污染源定位報告》其實是這個路線圖的第三步――識別大氣污染源。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通過對全國主要廢氣污染源的研究,發現工業廢氣排放是多種大氣污染物的一個主要來源。從全國范圍來看,電力、水泥、化工、鋼鐵、焦化都是這個廢氣排放最為集中的行業,其中電力行業更是遙遙領先。
而從區域分布上講,東部發達地區空氣排放、廢氣排放的工廠分布最為密集,但中部一些地區也呈現出集中分布的特點。而西部的成渝經濟圈和黃河上游寧夏、內蒙古段,以及陜西的渭河流域也是后來居上。
這份研究報告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建議都與信息公開有關。比如報告中建議相關部門識別并公布當地主要的大氣污染源,之后應在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的基礎上,制定細化的治理方案,按照由易到難的次序分步減排。
報告還建議應該強化對廢氣排放大戶的監管,這些監管信息也應該公開。此外,這份報告還呼吁制定企業污染物排放和轉移登記制度,定期向公眾發布相關信息,由此推動了污染物減排。
在發布會上馬軍說,發布這些報告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能將公眾對于空氣質量的注意力直接轉化為對污染企業的社會壓力,以此來推動污染企業減少排放。也希望能在各界共同努力下,能夠盡快制定出一個公開的藍天路線圖,讓大家也能夠持久的在藍天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