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監測PM2.5 只是第一步
2012-01-05

  監測PM2.5 只是第一步

2012-01-05       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和直轄市、省會城市將率先開展PM2.5監測
  
  在群眾對灰霾天氣的熱議之中,環保部在2011年年底給全國城市監測PM2.5排了一個時間表。今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將率先開展PM2.5監測。這些區域的城市準備好了嗎?監測之后,如何有效防治PM2.5污染?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人士。
  
  監測PM2.5,技術上沒有難度
  
  今年開展監測,難點在于增加資金預算
  
  面對公眾對PM2.5的關注,幾個列入首批監測名單的城市,在臨近元旦前幾天披露了監測的準備情況,有的還公布了曾經諱莫如深的歷史數據。
  
  上海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公布了過去5年上海市PM2.5試點監測數據。對照環保部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當地5年的PM2.5年均濃度均超標。上海市于2005年啟動PM2.5試點監測,至2011年9月底,全市已建成試點監測點位24個。
  
  南京也公布了連年不達標的PM2.5監測數據。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高級工程師陸曉波介紹,南京自2007年啟動PM2.5試點監測,從2008年開始,草場門、中華門和仙林大學城大氣自動監測站開展PM2.5監測。
  
  “廣州已經為監測PM2.5準備好了設備,目前全市一共有20多個監控點。”廣州市環保局黨委書記、局長羅思源表示,監測PM2.5不存在技術問題,廣州將按照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盡快把PM2.5監測數據納入評價體系并公布。
  
  相較于經濟發達地區的胸有成竹,中部地區的省會城市稍顯低調。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范相閣表示,如果正式監測,目前的設備、技術等都不具備條件。“如果鄭州納入監測范圍,只要投入到位,做好技術培訓,將力爭按時完成環保部部署。”
  
  從2007年開始,環保部在9個城市開展了PM2.5監測的試點,由于先期開展的城市都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大城市,其監測的技術準備應該沒有太大問題。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表示,PM2.5監測從技術上說沒有難度,環保部門在“十二五”前已經對PM10的監測布點做了調整,只要在原來PM10監測點位上再增加一套監測PM2.5設備即可。
  
  談及目前監測實施的難點,朱建平認為最大的問題是資金籌措。目前PM2.5的監測設備價格從8萬元到38萬元不等。初步估算,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總投入需要20多億元。由于2012年的預算已經基本做完,首批監測的城市需要追加預算,但各地能掌握的資金有限。
  
  想要藍天,只控制PM2.5還不夠
  
  多項污染物必須一起減排,才能改善空氣質量
  
  監測污染物,就像給發燒的病人量體溫,要想讓體溫降下來,開出合適的藥方,就得弄清楚發燒的原因。
  
  “現在公眾對PM2.5認識有誤區。一些人認為只要有了新標準,就會有朗朗碧空,這是錯誤的。從目前情況看,影響空氣質量的有四項主要污染物,除了顆粒物,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金南說。
  
  他告訴記者,“十一五”期間二氧化硫濃度和排放量有了明顯下降,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量卻在上升。PM2.5的一次生成,基本來源于工業排放和面源。但是,由于目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排放總量依舊巨大,加上空氣氧化性不斷增強,導致污染因子活性增加,許多污染物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二次PM2.5,這樣危害更大。
  
  PM2.5來源復雜、適于長距離傳輸、具有很強的消光性,吸附化學污染物后會增大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這就決定了我國的大氣污染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復合型、復雜化等污染特征。
  
  “從某種意義上說,發展就是燃燒,燒掉的是資源能源,產生的是GDP,留下的是污染。”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經常說起的這句話,可以概括空氣質量不斷惡化的原因。
  
  “十一五”期間,我國煤炭消耗從22億噸增加到33億噸,2011年增加到35億噸多。“我們燒的東西太多了。”王金南說,這幾年,鋼鐵、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產能增加了30%以上,2011年全國汽車保有量增長了1800萬輛。“這樣的燃燒,怎么能不產生巨大的排放?”
  
  建設項目增多,也是造成PM2.5濃度居高不下的原因。據測算,一些地方施工揚塵對PM10的貢獻甚至超過40%,大顆粒物經過多次碾壓,形成了粒徑更小的PM2.5。以北京為例,奧運會前在建項目開工面積有1億平方米,如今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1.5億平方米。
  
  面對復雜的污染形勢,如何破解PM2.5治理難題?
  
  從大的方面說,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是必由之路。王金南表示,“十二五”期間,應在普遍加嚴排放標準的基礎上,在PM2.5的重污染區實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以此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應抓住重點行業,深度治理、嚴格監管。地方政府還應在近期全面開展工業鍋爐整治,改變“標準松、點源多、治理差”的現狀。
  
  “PM2.5治理,難就難在需要綜合手段,實現多項污染物協同減排。”王金南表示,污染治理是一個個多環節密切咬合的鏈條,只要有一個環節掉鏈子,PM2.5減排就會受影響。“我們一定要認識到PM2.5治理的長期性、復雜性。如果措施到位,在‘十二五’末會有所降低,但是要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還有很大難度,需要很長時間。”
  
  當前,大氣污染呈現區域性特征
  
  聯防聯控才能奏效,“聯”的前提是從我做起
  
  許多網友都看過一張連片深紅的中國PM2.5污染地圖。作為我國第一部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規劃編制團隊的技術組組長,這張圖對王金南來說,再熟悉不過。
  
  “現在,大氣污染呈現區域性特征,必須建立區域聯防聯控的機制來應對。”王金南指著案頭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規劃(2011―2015)》(征求意見稿)說,這部規劃的重點就在一個“聯”字,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是其核心內容。但是由于區域內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難也在這個“聯”字。
  
  “‘聯’的前提,是各地先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的考核也將由此展開。”王金南說,對于PM2.5的控制,最怕地方上的兩種情緒,一是畏難,二是輕視。
  
  “有的地方領導一聽說區域、復合,這么復雜,干了效果又不明顯,干脆不干了;有的地方領導以為上了治理設施就能立竿見影。這兩種傾向都不好。”王金南表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空氣質量管理,雖然具有特殊性,但說明一個問題,只要真抓實干,聯防聯控,空氣質量一定能夠有所改善。
  
  王金南透露,這一規劃將部署一系列工程,以此為抓手,帶動各地加快大氣污染治理步伐。目前,各地對大氣污染治理資金投入不足的現象還比較普遍,針對這種情況,環保部正與有關部門積極協調,力爭在治理資金上有所突破,提高各地治理大氣污染的積極性。
  
  “關鍵是不要等,要從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干起來。”在王金南看來,施工揚塵管理還比較粗放、秸稈焚燒屢禁不止、淘汰黃標車進展還不夠理想、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遠未到位,這些工作只要推進,就會有效果。
  
  目前,有條件的地區已經行動起來,為改善空氣質量而努力。上海將采取機動車污染控制、電廠脫硝、清潔能源替代和區域聯控聯防等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大PM2.5污染治理力度,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重慶市環保部門正組織力量開展當地PM2.5形成原因的調查,并著手制訂針對PM2.5等復合型污染問題的行動計劃。北京針對機動車污染貢獻率不斷上升的態勢,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實施國五油品標準,并實施相應的排放標準。
  
  今年,廣東省將把PM2.5納入環境空氣質量評價體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表示:“將PM2.5納入評價體系,對大家都是一個考驗,一開始數據可能會不好看,優良天數會下降。但這也是一種倒逼機制,會促使大家進一步做好工作,改善空氣質量。”
  
  鏈接――
  
  揮發性有機物的來源及其危害
  
  這篇報道中提到的揮發性有機物常用VOCs表示,包括苯系物、有機氯化物、氟利昂系列、有機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烴化合物等。在室外,它主要來自燃料燃燒和交通運輸產生的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光化學污染等;在室內,主要來自燃煤和天然氣等燃燒產物、吸煙、采暖和烹調等的煙霧,建筑和裝飾材料、家具、家用電器、清潔劑和人體本身的排放等。在室內裝飾過程中,它主要來自油漆、涂料和膠粘劑。
  
  揮發性有機物的危害很明顯。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使皮膚過敏,使人產生頭痛、咽痛與乏力,其中還包含了很多致癌物質。當它在居室中超過一定濃度時,短時間內人們感到頭痛、惡心、嘔吐、四肢乏力,嚴重時會抽搐、昏迷、記憶力減退。(記者孫秀艷)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