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建議增加PM2.5監測子站
2012年01月11日
1月7日,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在查看PM2.5的監測設備。
“北京應在27個自動監測子站基礎上,再適當增加子站,真實反映PM2.5分布區域,同時將PM2.5污染情況納入天氣指數。”這是政協委員朱良在本屆政協會議上提交的《關于治理空氣中顆粒物PM2.5污染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中的建議。
《提案》建議今后應在查清污染現狀、摸清污染規律、削減污染排放等三方面加強工作,做到PM2.5“看清楚,搞明白,減下來”。
對此,北京市環保局回應稱,會考慮適當增加點位。
27子站全面監測PM2.5
《提案》指出,全市27個自動監測子站應全面開展PM2.5監測,以便查清污染現狀。同時,已經開始監測的子站,應向社會公布數據。
此外,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正式發布后,應將PM2.5指標納入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PI),并據此考核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
找到去向和化學構成
《提案》表示,在現有的監測子站基礎上,應適當增加子站,因為從污染分布看,現有子站不一定能抓住PM2.5污染最重的區域。子站分布越密,越能反映實際狀況。
不僅要查清PM2.5的真正來源,還要找到最終去向。是在大氣中擴散稀釋了?自然分解了?還是落向地面了?能在空氣中存在多長時間?這些問題對于污染持續時間和后續效應都有影響。
應研究PM2.5的化學構成,因為同一濃度下,化學物質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可能不同。像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化學耗氧量(COD)指標只是一種籠統描述,酒精與農藥可以造成同樣的COD數值,而對人的危害相差很遠。
立法限制主要源頭排放
《提案》認為,應考慮經過立法程序形成地方法規,限制PM2.5主要源頭排放。
應修改部分排放標準,達到更嚴格的限值。同時政府采取的重大產業政策、限排政策等,應考慮通過立法形成地方法規,使政策固化下來,具有強有力的執行力度。
■ 事件回放
2011年10月底11月初,北京市等地區出現了連日霧霾天,引發市民和微博熱議。
2011年11月16日,環保部第二次公示《空氣質量標準》,其中將PM2.5納入國家標準。
2011年12月22日,環保部要求2012年,北京、天津、河北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
2011年12月31日,環保部原則通過《空氣質量標準》。
2012年1月5日,北京市委書記劉淇稱,要“打一場提升空氣質量的攻堅戰”。同日,北京市環保局稱啟動PM2.5監測。
2012年1月7日,北京市環保局首次公布PM2.5歷史研究數據,稱過去10年,PM2.5年均濃度呈下降趨勢。
對話
委員:難點不是監測,而是減排
新京報:怎么想到要提交關于PM2.5的提案?
朱良:我過去就做過化工廠的監測。最近大家對PM2.5比較關注,作為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我對于空氣不好也有切身體會。
新京報:如何保證這份提案的可行性?
朱良:我進行了相關的調研。主要是查資料、與周圍人討論、咨詢專家這三種方法。
新京報:你認為PM2.5問題的難點在哪里?
朱良:監測不是難點,減排才是。現在一套PM2.5的監測設備8萬到35萬不等,北京建設整個體系,財政能承受得起。問題是,監測不是最終的結果,讓污染物降下去,讓空氣好起來才行。這方面難度比較大。
新京報:政府的PM2.5數據如何才能獲得公眾信任?
朱良:政府監測程序、設備人員、保障體系等都比較規范,應該能獲得公眾信任。同時,應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監測站,這樣更能反映實際狀況。
回應
環保局:將優化空氣質量監測網
針對朱良委員的提案,昨日,市環保局監測處處長劉賢姝介紹,北京市有27個自動監測子站,其中國家控制的子站為12個,定陵站作為背景站。
其表示,環保部沒有對監測子站站點數量做明確規定,記者所查新版《空氣質量標準》第二次公示內容中,也沒有對各城市的子站數量做出明確規定。
劉賢姝表示,目前北京市的27個自動監測站,具有比較好的代表性,可以滿足對北京整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進行評價的要求。
記者查詢到,目前全國大城市的國控站數量,廣州10個,重慶為7個,深圳8個,上海9個。
劉賢姝說,站點的設置并不一定越多越科學,監測站點的設立需要符合國家規范要求,如附近不能有局地污染源影響,選取地點以開闊、空氣流動性好為佳,更能代表區域的整體情況等,其表示,目前北京市正在研究監測站點優化方案,在監測點位的設計上,力求不斷完善。
目前,環保局正準備對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進行優化,也會考慮適當增加點位。本報記者 金煜
委員建議
華遠地產董事長 任志強
關注數據不如想法解決
對于在春節前監測并公布PM2.5的時間表,任志強認為“趕時間”沒太大意義,只能讓人感覺遠遠超標的數據。
昨天,任志強在房間遭到媒體圍“訪”,但對媒體拋出的環保問題,任都認為“太外行”。他稱,自己一直關注環保領域,但大家“不讀書不看報”,因此真正的問題都沒有被關注。
任志強說,北京人多樓多、汽車尾氣、周邊地區風沙的影響、多面環山的地形等等,都是制約因素。社會力量應該積極參與,致力于研究、探索出科學的解決方案,而不只是抱怨北京的天有多差。
任志強舉例,西北造林治沙的環保行動,現在也有不同認識。因為樹林擋住沙的同時,也擋住了風。沒有風就很難吹走北京上空的霾,“這些問題需要長時間的科研攻關,不斷的探索。”本報記者 魏銘言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蔡國雄
應加快推廣電動汽車
“不僅汽車尾氣造成可吸入顆粒物,汽車尾氣排放的其他成分也會惡化環境。”昨天,蔡國雄表示,應給電動汽車更多的優惠政策,為北京市更廣泛地使用電動汽車、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做出表率。
他說,北京市2010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城區的惡性腫瘤死亡率每十萬人中200人以上,惡性腫瘤中肺癌的死亡率達30.8%,間接說明北京空氣污染問題的嚴重性。
同時,國內石油進口量已達用量一半,制約經濟發展,推動電動汽車的使用,可以有效解決此問題。(本報記者 仲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