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三峽庫區13個區縣的18個污水處理廠,拒收污泥情況比較嚴重的區縣有云陽縣、長壽區、豐都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和忠縣等5個區縣。其中最嚴重的是云陽縣,從2003年云陽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至今,產生的6500噸污泥一直沒能進入垃圾處理場填埋,導致這些污泥隨便堆放在廠區或是廠外公路上。
重慶市三峽水務公司總工程師龐子山對此非常著急:“如果垃圾處理場再不接收污泥,廠區和廠外場地堆滿污泥后,污水處理將不得不被迫停止,每天庫區產生的大量污水就只能直排長江,受影響的將是整個三峽庫區!”
2003年,重慶在長江沿岸修建的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相繼投入使用。垃圾處理場由當地政府管理,13個區縣的18個污水處理廠則由重慶市水務集團組建的三峽水務公司管理。目前庫區投入運行的18個污水處理廠每天能處理污水15萬―20萬噸,產生含水量在80%以下的污泥150―200噸左右。而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由于含水量在80%以下的污泥,容易堵塞垃圾處理場的滲濾液系統,并可能在堆放區形成沼澤,使挖掘機等填埋設備無法正常工作,所以庫區各垃圾處理場紛紛要求污水處理廠將污泥的含水率降到65%以下才能進入垃圾場填埋,否則拒收。
記者在長壽區馬家溝垃圾處理場看到,一袋袋經過打包處理的污泥漂浮在黑黑的水中,大量散堆的污泥已經在壩前形成了面積約4000多平方米、深3.5米的沼澤地。
長壽區市政管理局局長李祥慶告訴記者:“根據垃圾處理場的填埋規范,要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含水率必須達到65%才能運往垃圾處理場填埋。”李祥慶說,“市政管理局是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的行業主管部門,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們也不愿看到雙方出現僵局。但為保證垃圾處理場的正常運行,我們也沒有辦法。”
此事已引起重慶市政府的高度重視,5月18日下午,重慶市政府下發通知,要求有關區縣政府和市水務集團增強對三峽庫區水環境安全重要性的認識,采取有力措施,確保三峽庫區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的正常運行。《通知》強調若因推諉、扯皮或管理原因導致污泥、垃圾滲濾液產生二次污染,將嚴肅查處有關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