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志愿者“江豚死亡記錄”
2012-01-12
2011年12月,來自北京的一位自由攝影師拍攝的受傷死去的江豚。像這樣來自民間的江豚死亡信息還有很多。資料照片
河北志愿者“江豚死亡記錄”:
20頭江豚去年死于非命
武漢專家:豚死人悲 人不應成看客
老武漢人坐輪渡時,可能會有忽然而至的驚喜――見到江面上一躍而起的“江豬子”。而現在,俗稱“江豬子”的江豚已十分少見。2012年初,一名河北人對江豚的死亡記錄,再度刺激了長江流域人們的神經。3日,這份記錄在微博上被瘋狂轉發。據記錄,2011年,20頭江豚死于非命。有那么多嗎?記者昨日聯系上位于武漢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
連年兩位數,河北志愿者為江豚建民間死亡記錄
“自從1997年在白豚館第一次見到‘淇淇’,從此便無法割舍。”14年前,因策劃環保活動,時任河北經濟廣播電臺副臺長的河北人于江,專程到中科院水生所采訪。多數人在白豚的悲劇中只是看客,而于江卻認為這是“我們自己的悲劇”。
記者昨日連線于江。他介紹,為追憶白豚,他開了博客。這時,他發現連江豚都瀕危了,所以開始記錄江豚死亡。他在博客“淇淇的天堂”上持續更新江豚的死亡記錄,用觸目驚心的文字和圖片,提醒人們另一場危機的降臨。
3日,于江在自己的微博“海翁伯”上發布“2011年長江江豚死亡記錄”。他在這份記錄中介紹:“所根據的都是媒體公開報道或網絡披露的江豚死亡事件。2008年記錄死亡江豚20頭,2009年為19頭,2010年為12頭。連續3年,江豚死亡都是兩位數。要知道江豚種群總數已經比大熊貓還少,每年兩位數的死亡速度實在太高了!太快了!太危險了!剛剛過去的2011年,記錄死亡20頭!!!”
于江很憂心:“而事實上,還有不知多少冤死的江豚并沒有公開報道或披露。我們現在恐怕連長江江豚真實準確的死亡數量都沒有搞清楚,因而低估了長江江豚目前的瀕危狀況。”
規模差不離,水生所專家認同該數據
“應該是對的,差不多有那個規模。”盡管2011年江豚死亡的官方報告還未啟動,但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克雄告訴記者,讓人痛心的事實的確在發生。他2011年去野外考察時,親眼見到江豚尸體就有三五回,而漁民們未上報的有多少則不得而知。
除了“于江們”的民間記錄,官方每年也會統計江豚死亡數字。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2008年成立“長江豚類保護網絡”。這個網絡由7個長江豚類保護區、相關省市的漁政(漁業)部門、東海漁政局以及中科院水生所和長江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參加。2008年以來,每年年初由各個保護區和漁政部門上報該地區過去1年所記錄的江豚死亡報告,最終由中科院水生所工作人員進行匯編。王克雄說:“于江是通過搜索媒體和網友的言論來統計的,這與官方統計不同,我們一般都要看到江豚尸體才算數。”
外傷或大旱,江豚死因映照人類生存環境
相比往年,江豚死亡除了被來往船只的螺旋槳擊中或被非法捕魚的滾鉤擊中外,還多了一個原因――干旱。“全球氣候變化,超低水位頻現,水沒了,江豚渴死。”王克雄和于江都提到,豚類生存狀況是河流健康的標尺,而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豚死人悲,人類沒有理由再當看客。
王克雄認為,要推動行業立法,要控制通過保護區船舶的流量、速度和線路。
1984年至1991年之間,長江江豚有2700頭左右。“2006年長江淡水豚類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約1800頭,包括長江干流1200頭、鄱陽湖450頭、洞庭湖150頭。(記者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