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千只被救小狗搬進新家
2012-01-19
志愿者們將所有的狗籠都蓋上了棉被和衣物,為狗狗擋寒。
15日晚,在重慶小動物保護協會志愿者的努力下,一輛裝載千余只狗的大貨車在南岸被執法部門截下,狗販最終將1100多只狗捐贈給小動物協會。因為臨時圈舍條件限制,前晚開始,這些狗陸續搬進沙坪壩井口的新家。
新家有水通電,這些狗在好心市民送來的狗舍里還蓋上了棉被。照顧它們的志愿者們說,希望它們能挺過這個冬天。
小動物協會會長陳明才介紹,因為事發突然,協會也是頭一回一次性救助這么多狗,救助后續行動計劃還沒有一個明確方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他說,這些狗度過安全觀察期后便可領養,目前一些寵物狗基本都被登記認領了,但大部分中華田園犬可能還是要由救助基地陸續接納。
“病狗都已被寵物醫院救治,現在比較緊缺的是狗糧。”陳明才介紹,按照每只小狗一天進食半斤計算,僅一天時間,上千只狗就要吃掉600斤狗糧。而目前,熱心市民捐贈的狗糧只能維持4天左右。
對于有意領養狗的熱心市民,小動物協會提出了六個條件:一是有穩定的收入,二是有固定住所,三是需征得全家人同意,將來不會為搬家、結婚、生子等問題拋棄它,四是對狗必須做絕育手術,五是同意小動物協會不定期回訪,六是辦理養犬證,不建議學生領養。
他特別提醒,根據《重慶市養犬管理暫行辦法》,領養者應當先取得犬只免疫證明,再攜帶養犬登記申請表和養犬人的本市常住戶口或暫住證明,到所在地公安部門指定地點辦理養犬登記。重慶晚報首席記者夏祥洲冉文攝影報道
“同情心讓我們不知疲倦”
“同情心讓我們不知疲倦!”連續幾天的采訪,重慶晚報記者在救助現場看到,很多志愿者付出辛勤努力后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志愿者們不知疲倦的救助精神,讓這一事件成為市民愛心的一次集中展現。重慶晚報記者對他們中的部分人進行了采訪。
福建青年打飛的來渝
來自福建福州的18歲青年林達,今年上高三,原本在武漢參加藝術生考試。他從微博上得到消息,說重慶攔截了1100多只準備販往廣東的狗,急缺人手幫忙照顧,他決定前往重慶參與救助。
林達的家庭算不上富裕,來回2000多元機票對他是不小的負擔,同學們都覺得他有些瘋狂。林達卻這樣解釋:“正好重慶也有藝術生考試,我只是換了一下考場,這樣一想就不算破費了。”
成都六義工包車趕來
在志愿者隊伍中,有一個操著成都腔調的群體顯得特別繁忙。相比初次接觸犬只救援行動的志愿者而言,他們顯得更有經驗,不少照顧和護理工作都由他們指導。原來,這群六人組成的義工組,是從成都小動物保護中心專程包車趕來的。
說他們有經驗夠專業,是因為他們曾在成都兩次救助了被送往屠宰場的狗。去年10月15日,他們在自貢救助了300多條狗,11月又在彭州救下400多只,目前大部分狗在他們的照顧下都恢復了健康。
重慶晚報首席記者夏祥洲
救狗后的冷靜思考
今天,離1月15日深夜已過去4天。對于這些狗該救與不該救,網上爭論激烈。不過在這之后,大家都應冷靜思考一下。
首先,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無論是用來食用的動物還是寵物,在死亡之前都不該受到如此折磨,在狹小的籠子里擠斷肋骨,最后在漫長的絕望、痛苦中死去。
其次,制度需要完善,鏟斷貓狗上桌的黑色鏈條才是解決問題之本。建立一個有執行力的部門是關鍵。
第三,一個成熟的志愿者團體不可缺少。這些狗救下來后,后續問題不少。一千多只狗不能靠一時的感動和熱情就能拯救,也不是幾個志愿者就能承擔下來。
最后,養狗人也要有自己的責任心。在養狗之前做好充分準備,養了就要善始善終,這是減少流浪狗的要素。
因此,政府的正確引導,民間團體的介入,社會愛心人士的共同關注,養狗人士的責任心,加起來才能為這些狗撐起一片沒有風雨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