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淡水湖迎降水
2012年01月27日
春節前后,江西境內迎來一次大范圍、大規模降雨過程,鄱陽湖五大支流來水迅速增多,處于極枯水期的鄱陽湖水位出現較大幅度上漲。1月25日,鄱陽湖標志性水站——星子站水位達到10米,比月初高出2米多。
春節期間鄱陽湖區喜迎降雨,此前因為水位急劇下降導致的沿湖居民供水緊張問題暫時得到緩解,沿湖城市供水部門工作人員總算可以在家安心過春節。
“感謝老天幫忙,縣城12萬人春節期間不用擔心沒水用了。”都昌縣自來水公司經理蘇中華如釋重負地說。此前,因為鄱陽湖水位急劇下降,都昌縣城12萬居民生活用水面臨困難,讓他倍感壓力。
蘇中華說,目前鄱陽湖都昌站的水位滿足城市供水情況可以持續到2月上旬。
水文專家表示,春節期間喜迎降雨暫時緩解了鄱陽湖區居民生活用水壓力,但卻難解湖區低枯水位常態化的趨勢,低枯水位常態化引發的生態惡化需積極應對。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豐水期鄱陽湖的湖體達到4000多平方公里。但近年來,鄱陽湖頻頻面臨持續低水位,2011年鄱陽湖更是發生罕見春夏連旱,水生動植物、候鳥覓食、湖區人畜用水均面臨嚴峻挑戰。
2012年1月2日,鄱陽湖星子站水位跌破8米關口,鄱陽湖進入極枯水位期,水體面積已萎縮至不足200平方公里。6日,鄱陽湖都昌站水位7。93米,跌破1952年有實測水文資料以來的歷史最低水位7。99米,創60年來新低。
據江西省水利廳介紹,2003年以來鄱陽湖連續出現低枯水位,湖區部分水文站甚至出現歷史同期最枯水位。星子站2004年、2007年水位低于7。5米的時間分別達到31天和21天。2006年星子站10米以下水位出現時間較正常年提前75天。
46歲漁民劉桂寶是江西省都昌縣都昌鎮南山塘村人,他的家就在鄱陽湖邊,與湖面的直線距離不到100米。豐水期的時候,鄱陽湖水會通過涵洞流到他家門口。
但是,劉桂寶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打了30多年的魚,今年卻要買魚過年。“往年有6個多月的捕魚期,但2011年只打了2個多月的魚,到9月就收網了,村里上百條漁船全部停在干涸的湖床。”劉桂寶說,“往年,我打魚的收入可以達到8萬到10萬元,但2011年毛收入還不到兩萬元呢。”
作為世界著名的候鳥棲息地,鄱陽湖棲息著310多種濕地鳥類,這里是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低水位對鄱陽湖候鳥棲息環境的影響也逐漸顯現。資料分析顯示,目前鄱陽湖生物多樣性呈下降趨勢,過去常見的水生、濕生和沼生植物正在退化,面臨消失的威脅;蝦、蟹類產量下降;魚類資源量較20世紀80年代以前劇減70%以上,洄游性魚類在銳減,鰣魚等珍稀魚類已瀕臨滅絕。
長江江豚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淡水哺乳動物。據科研部門監測,目前長江流域的江豚數量僅為1200-1400頭,其中,鄱陽湖湖區生活著450頭左右,占到長江江豚種群總數的三分之一。
但鄱陽湖持續低枯水位給長江江豚的生存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江西省鄱陽湖漁政局副局長陳芙告訴記者,2011年,他們先后共在鄱陽湖區發現了5頭死亡的江豚,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誤入湖區草洲后擱淺而死。
鄱陽湖水位持續偏低既有自然條件的影響,也有人為因素的作用。水文專家、江西省水文局負責人譚國良說,以2011年為例,江西省全年降雨量1271毫米,比多年均值少22%,列有記錄以來倒數第五位。
其次,長江上游一些庫壩對鄱陽湖的“拉空”作用,造成了非自然因素的持續低枯水位。此外,鄱陽湖區大規模采砂造成湖區河道下切,水位下降嚴重。
據長江委設計院專題分析,今后鄱陽湖低枯水位將成為常態,并將導致鄱陽湖生態與經濟兩方面承載能力的大幅降低,這種影響是巨大的、不可逆轉的。相關部門和沿湖地區應該采取必要措施,做好長期應對鄱陽湖低枯水位的準備。
江西水利廳廳長孫曉山認為,要從根本上化解鄱陽湖持續低水位的影響,要盡快開工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抬高枯水期水位,促進鄱陽湖生態系統恢復,改善湖區周邊取水條件,為鄱陽湖區水資源持續利用、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