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太湖治污20年藍藻依然年年爆發
2012-02-01

  太湖治污20年藍藻依然年年爆發

  2012年02月01日        來源:大洋網

太湖藍藻治理

  2010年,吳立紅拍攝的太湖藍藻。

  藍藻爆發時間推遲 5年打撈藍藻280萬噸
  
  “引江濟太”能否拯救太湖
  
  無錫與蘇州交界處,有一條望虞河,北起長江邊的耿涇口,流經嘉陵蕩、漕湖等數個湖泊后,在沙墩口注入太湖,全長60.8公里。
  
  正如一條“臍帶”,它從長江引水,注入污染嚴重的太湖,“輸血換腎”。太湖治理者們對這項“引江濟太”調水試驗工程寄予厚望。
  
  據太湖流域管理局2011年年底最新監測資料,通過“引江濟太”工程,太湖的水質已經發生轉變。2011年,太湖主要水質指標濃度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和總氮分別達到了III類、II類、IV類和劣V類,比2007年分別下降了17%、42%、12%和12%.
  
  但是,太湖流域管理局工作人員坦承,徹底治好太湖,絕非一夕之功,“污染它只要不到10年,讓它恢復清澈,至少需要幾倍時間。”
  
  畢竟,太湖邊的人們聞之色變的藍藻,依然年年爆發,盡管起始時間已從5、6月推遲到8月。
  
  文/圖 本報記者梁國瑞、賀涵甫
  
  太湖西岸,宜興周鐵鎮。
  
  “冬天的太湖是很美的。”吳立紅說,每年11月開始到來年四五月間,太湖湖水清澈,藍藻消匿。事實上,太湖邊的城市,每年舉辦各類旅游節,也都選擇在冬春季節。
  
  生長在太湖邊,關注其污染20多年的吳立紅深知,這遠非太湖的全貌。
  
  危機:
  
  曾致200萬人無水可用
  
  “20年前,太湖水很清澈,小時候常在湖里游泳。”今年45歲的吳立紅說。“1988年左右,附近漁民就發現,從太湖里打上來的魚,吃起來有味道。”
  
  他發現,周鐵鎮上不少化工廠將污水直接排入太湖!慢慢的,連同太湖的一些河道里,河水有的變成了牛奶色,有的變成了暗黑色……
  
  這與太湖流域管理局的說法一致,“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經濟快速發展、無序過度開發等原因,太湖水域嚴重富營養化,湖內的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一向水量充沛的太湖流域陷入了‘無好水可用’的尷尬境地。”
  
  面積達2400平方公里的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每天,它都會通過太浦閘向下游的黃浦江供水,是上海和蘇錫常、杭嘉湖地區最重要的水源。同時,太湖也是蘇州河的發源地。
  
  太湖流域交織的河網,也成為經濟發展的動脈。毫不夸張地說,太湖就是上海和蘇錫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臟”。
  
  上世紀80年代開始,蘇南地區經濟開始騰飛,這也正是太湖遭遇最嚴重污染的時期。
  
  太湖流域管理局原總工程師黃宣偉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參加太湖治理,他回憶,從1987年開始,太湖流域每年排入江湖的污水達360億噸,其中上海占1/2,80%未經處理。
  
  根據太湖流域聯合編制的水質評價,1983年流域內污染河道長度約占40%,1996 年升至86%,為各流域之最。
  
  太湖隨后遭遇重創:水面有機物污染從1987 年的1 %上升至最嚴重的1994 年的29.18 %,1993年后的太湖則全部富營養化。
  
  伴隨而來的是藍藻爆發。
  
  最嚴重的危機出現在2007年。當年6月,太湖藍藻大爆發,幾十厘米厚的藍藻覆蓋所有水面。據無錫市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除無錫水廠外,其余占全市供水70%的水廠水質都被污染,水龍頭里放出的水又黃又臭,200萬無錫市民生活飲用水受污染。
  
  其后,盡管國家下了大力氣治理太湖污染,藍藻依然每年爆發。
  
  困局:
  
  太湖治污屢試屢挫
  
  事實上,早在2007年太湖藍藻大爆發之前,太湖污染已經進入決策者視野。
  
  早在1991年起,國家便啟動第一期太湖治理工程,其后十數年間投資逾百億。
  
  1998年,國家批準《太湖環境治理計劃》。也是這一年,國務院有關部委又會同蘇浙滬兩省一市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水污染治理運動,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1998年年底的“聚焦太湖零點達標”行動。
  
  “零點達標”,就是在1998年年底,太湖地區1035家重點污染企業必須全部實現達標排放。
  
  盡管官方宣布“基本實現階段性治理目標”,但對于“零點達標”的質疑卻一直不斷。
  
  進入新世紀,監測結果更表明,太湖水質惡化程度并沒得到遏制。
  
  2005年,第二輪太湖治理開始。黃宣偉接受采訪時說,第一輪太湖治理時,太湖的污染面積只有1%;但到了第二輪治理開始時,太湖的污染面積已超過80%.
  
  2007年藍藻大爆發,江蘇省級財政每年投入2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太湖治理。從2007年至2011年底,5年間,從太湖打撈藍藻達280萬噸。
  
  2008年5月,為達成該方案提出的“2020年之前太湖水質從V 類提高到IV 類,部分水域III 類”的目標,中國計劃總投資為1114.98 億元。
  
  然而問題仍然嚴重。2011年11月1日,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坦承,太湖流域60%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劣于三類。
  
  “換腎”:
  
  注入202億立方米長江水
  
  還不僅僅是污染。缺水,也是太湖必須面對的問題。
  
  多年數據顯示,太湖周邊由于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全年的用水需求量為370億立方米。但是,太湖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僅177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的1/5.缺口是顯而易見的。
  
  污染、缺水、防洪……多重考慮之下,太湖不得不求助于并無太多直接往來的長江。
  
  2001年開始,國家要求大力引長江水入太湖,在治污同時,通過“引江濟太”改善水質。2002年年初,“引江入太”調水試驗工程正式實施。
  
  “引江濟太”工程的戰略構想是,充分利用流域現有水利工程體系,將長江清水調入太湖流域,首先讓太湖水流動起來,進而帶動周邊下游河網水體流動,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
  
  太湖流域管理局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從2002年以來,引江濟太工程使得太湖水體置換周期從原來的300天縮短到250天左右,受益地區河網水體流速由原來的0.1米每秒提高到0.2~0.3米每秒。截至2011年12月20日,引江濟太共引長江水202億立方米。
  
  但是,引長江水“以清釋污”的嘗試,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仍然受到不少專家的質疑。
  
  拯救太湖:
  
  “30年內能治好就不錯了”
  
  治理好污染,還太湖澄凈清澈,幾乎是所有人渴盼的。
  
  “30年內能治好就不錯了。”吳立紅說,國外經驗表明,解決湖泊含磷過高、使湖水變清,需要耗時20~30年。
  
  對于這個專司太湖管理的部門而言,他們的難題是,“流域內污染企業的整治,只能由各地方政府出面管理;太湖流域管理局的職責權限僅在于水質方面,對于污染源,只能向當地政府提供建議。”
  
  “多頭管水”的制約,在太湖治理問題上再次顯現出來。《湖泊科學》雜志曾撰文分析,城市供水、排污、水質的管理,分屬城建、公用事業、環保等多個部門,而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只要由江、浙、滬三省(市)按塊負責,“流域與區域存在隔閡,流域管不了區域,區域規劃與太湖流域綜合規劃不接軌,‘規劃’打架現象時有發生。”
  
  雖然近幾年打破制約的嘗試在太湖周邊頻頻出現。跨越行政區域的流域性法規,能否真正促使太湖盡快變清,至少不用這么久?
  
  數說太湖
  
  根據太湖流域聯合編制的水質評價,1983年流域內污染河道長度約占40%,1996 年升至86%,為各流域之最。
  
  從1987年開始,太湖流域每年排入江湖的污水達360億噸,其中上海占1/2,80%未經處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