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境外自助旅游的興起,使得工具書旅游手冊,變得格外走俏。商人對于市場的嗅覺格外靈敏,各國出版商們意識到搶灘中國的時機到了。
不作旅游手冊的奴隸
幾年前,接待了一位歐洲朋友,他帶了一本《孤獨星球》中國篇。無論是到古都西安還是麗江,朋友無一例外拿出書來,事實上,書中指南酒店在旺季大都人滿員,而且書中所標價格也會“適當”上浮,當然也可以說,指南挺靠譜的。
不過,書的更新速度幾乎跟不上中國城市的發展速度,這有點像在北京,用GPS定位系統只能摸索出中國的大方向,在以驚人速度新建改造的道路下,GPS也是路盲。
酒店滿員,不用犯愁,只需上網搜索,找個酒店也不難,盡管書中全無簡介,結果發現原來也不錯。
旅游指南大都會告訴吃在哪,甚至價位和當家菜,但是,記得《孤獨星球》無論作者個個都是旅游江湖的高手,但再老到,他都敵不過當地人,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境外,我更愿意問當地人,在哪里吃正宗的當地菜,他會很耐心地告訴你,想便宜的吃哪家,如果不怕貴,可以試試哪一個店。
當然不是每一次你都能交好運,每頓飯你都吃當地人吃的東西,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高興地自嘲:既然是一個自助旅游者,你還有什么別的選擇呢?
其實發現甚至節外生枝本身就是旅行中的很重要的部分,一切都那么循規蹈矩,倒有點無趣了。
一個驢友說:“對自助旅行者來說,自助游是一個自我實現和完成夢想的過程。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眼睛去尋找,‘旅行不是旅行本身,它是一個人的夢想’。自助游本來就是提倡個性,如果書中標得太詳細,就失去了自助的意義。我覺得自助的精神就是嘗試和創新,去別人沒有去過的地方。一切不按常規。而現在的許多自助游圖書簡直事無巨細,把一切都給你安排好了,方便倒是方便了,但失去了創造的樂趣?!?
不作名人的囚徒
余秋雨的《行者無疆》把他的歐洲之旅寫得不能再細,不僅是小景還有歷史,更有感受。不過一切都太過個人了,如果你讀得很細的話,你再用余秋雨的眼光去看一個城市,這時,這個旅行,不是你的而是余先生的。
當然,現在出書越來越容易了,很多驢友們游歷一番后便整理成冊。如此游書只能是僅作參考,因為很多出版社在出版前并沒有對信息進行重新核實,如果碰巧遇上一個寫作不認真的作者可就慘了。
但如此小書也不妨一讀,忽略信息功效,找一點文化的感覺,有人將此定義為“行知文化”。比如一兩小景,一二心情,正是你想要的,但你行過路過也就不會遺漏。
對我來說,一切的旅游功課都在行走之前,有了書反倒成了累贅,就像帶了與你并沒有心靈溝通的導游,讓你看這看那,而看完之后總感到,不過如此。
鏈接
國外各著名旅游手冊各自的定位都是相當明確的。LP為具有理想主義精神和浪漫氣質的徒步旅行者服務,它所提供的一些“點”往往是旅行團的線路中所沒有的,甚至有當地人都不會將其作為景點的地點。這樣,LP為富有個性甚至略顯另類的徒步青年打造了一條去體驗獨特出游感受的信息渠道。
英國企鵝版的《Tough Guide》則更多地傾向于對于目的地的文化探索和體驗。
《TimeOut 》注重旅游地休閑娛樂的信息,到了一陌生國度,去哪個俱樂部最帶勁,查《TimeOut》基本不會錯。
米其林的《Green Guide》是自駕游的專家,掌握著最為豐富的公路地圖和汽車旅館的信息。20世紀初最早為巴黎和法國進行公路編號的就是米其林,當下在西方,一些汽車修理店中在米其林輪胎邊上往往就有米其林的《Green Guide》,駕駛者有了它,就感覺自己的行程更為便利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