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流浪貓狗求收養老人愿捐眼角膜
2012年02月14日
昨日,通州區土橋新區,何淑華正與貓狗們嬉戲。十年來,她在自家屋內收養了70余只流浪貓狗。
通州區土橋新區,以拾垃圾為生的老太何淑華在自家養了70多只流浪貓狗,眼見貓狗越來越多,已無力承擔。老太說,如有人愿接替她養這些貓狗,她愿拿自己的眼角膜做回報。
喂小區旁200余只貓狗
60多歲的何淑華和70多只流浪貓狗一起生活。昨天,通州區土橋新村某居民樓4層。走出電梯門,走廊彌漫刺鼻的騷臭味兒。
何淑華一次次用掃帚把在門口狂吠的六七只小狗趕開,以便讓記者進屋,50多平方米的屋內擠滿了殘疾的貓、狗。老人的飯桌上,是一盆從垃圾桶里撿來的橘子;一份份狗糧、貓糧放在桌腳。
中午,何淑華用魚腸肚、土豆、玉米面蒸一鍋飯,她下午還要去小區周邊喂養流浪貓狗,她說至少有200多只。一圈喂下來要四五個小時。
愿用眼角膜換人養貓狗
“它們都是我撿回來的,有的還被人開膛破肚,很可憐。”何淑華說,10年前,從通州城區搬到土橋,這里因拆遷上百只貓狗被棄,她舍不得這些小生命,就開始收養,受傷的就帶回家。她堅決不給貓狗絕育,認為這剝奪了很多生命的權利,于是貓狗們越來越多。
如今,老人每月400多元的低保金,加上兒子給的補貼,已無力承擔這些貓狗的食物開支。她說,年前很多好心人為她在微博上求收養這些貓狗的人。電話、地址公布后,很多人打電話,卻是要老人幫忙收養自家的狗。
何淑華說,自己年歲已大,身體非常不好,如果有人能認養這些流浪貓狗,她愿將眼角膜捐贈。
貓狗擾民 鄰里搬家
“養動物咱能理解,但總得考慮一下人吧?快給(貓狗)弄走吧。”何淑華在社區已引起怨言。多位鄰居說,老人在屋里屋外帶來的貓狗隨地大小便,臭氣撲鼻,每晚貓犬相吠非常擾民。“因為她,好多人都搬走了。”
昨天,土橋村村委會綜治辦負責人和物業人員均表示,鄰里為老人養貓狗擾民的問題已鬧了四五年。老人把自己煮的食物放在小區多處,夏天蚊蠅聚集,社區衛生環境差,居民意見很大,物業勸老人時,被老人指責“沒良心”。
兩位負責人表示,希望有公益團體能幫何淑華將這些貓狗接走,也希望國家能夠立法限制居民養寵。
■ 專家說法
需要跟老人溝通取得信任
它基金項目專員Vivien表示,將大量小動物收養在居民樓里的老人有很多,“僅我了解北京至少上百個”,但她并不鼓勵這種行為。“狗不適合群居,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下,這么多動物會滋生病菌、瘟疫。”
想勸老人放棄收養需長期溝通。Vivien說,很多老人擔心送出的動物會遭虐待,拒絕與外界溝通。要解決問題,先要多理解老人,讓居(村)委會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幫老人收拾屋子,送養這些寵物,取得老人信任后,才能改變現狀。
Vivien認為,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讓國家對養寵立法,規范養寵條件和棄寵懲罰,以免隨意丟棄寵物的行為出現。在德國,養寵物需要申請,獲得養寵資格后,會有監督管理。居民可以舉報虐寵行為,國家查實后就可以剝奪寵物主養寵權。
■ 特寫
愛貓狗勝過小孫子
何淑華瘦小,和貓狗同睡一張床,衣服上布滿狗毛,異味濃重。
生活臟亂,她覺得無所謂,但一提起“貓狗沒了家”,她眼淚就吧嗒吧嗒地掉。
何淑華一哭,身旁一只雙眼失明的土狗就嗷嗷叫。何淑華說,每次她哭,那只失明的土狗都叫。
這只土狗跟了何淑華15年,那時她還住在一處筒子樓,老伴留下的房產。何淑華撿到它時,它巴掌那么大,一截腸子從屁股后冒出來。何淑華用手捧著往寵物醫院跑,央求醫生救救它。醫生把狗的小半截腸子塞回去,給狗的肛門暫時縫上,何淑華天天給小狗煮稀粥喝。
5年后,何淑華抱著她的兒子和小土狗,從城里的筒子樓搬到土橋的新房,兩室一廳。她搬到這兒其實是為了解決二兒子的婚房,這里到處都是流浪狗、野貓,她撿了一只又一只。兒媳急了,天天和她吵,后來一氣之下和兒子回了東北老家。
二兒子后來結了婚,生了兒子。兒媳坐月子何淑華都沒管過,“兒子把孫子視頻給我看,我認不出來”。今年過年,兒媳好不容易給何淑華打了個電話,老太太張口就問,“你那邊有沒有流浪貓狗,撿回來養啊。”兒媳說,你怎么不問你孫子怎么樣?何淑華說,“孫子有媽管,貓狗誰管?我管不了孫子了,現在心里只有那些可憐的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