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動物基金反駁活取熊膽無痛論
2012年02月22日
【回應“無痛論”】
引流術取膽引發后遺癥
背景:有媒體稱,中國中醫藥協會會長房書亭曾針對活熊取膽是否虐待動物回應:活熊取膽過程就像開自來水管一樣簡單,自然、無痛,甚至還很舒服。
昨日,亞洲動物基金中國高級外科獸醫莫妮卡用數據進行了反駁。她說,無管引流是在熊三歲時,進行的一項危險而疼痛的手術,拉扯膽囊并縫合在皮膚上;這對黑熊來說意味著潰瘍、感染。
2000年以來,該基金共解救277頭黑熊。其中181頭來自使用無管引流術的熊場。莫妮卡說,它們由于腹部傷口的不斷刺激和愈合,腹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連。
數據顯示,165頭被使用無管引流術取膽的熊,99%的患有膽囊炎,一半以上患有膽囊息肉等。還有很多黑熊死于肝癌。“無論是哪一種取膽方式都非常不人道”。
莫妮卡指著一照片說:“我們在一頭熊身上找到了七八厘米的膽結石,而我朋友身上長了0.5厘米的膽結石就痛得吃不下飯。”
【回應“過去論”】
近年暗訪記錄取膽之痛
背景:報道稱,2月16日,中藥協會說國內熊場早已不采用鐵馬甲、插管引流的殘忍手法,已普及無痛取膽。網上公布的養熊場照片是“過去式”。
但是昨天,一段拍攝于2009年至2010年的具有暗訪性質的紀錄片,用鏡頭揭示了被取膽活熊的痛苦生活。
這部紀錄片由三位媒體人制作。前后歷時4年,跨越6省,暗訪了十多家養熊場。
熊君慧說,即使在暗訪的有批文的正規養熊場里,依然看到有熊被穿上鐵馬甲,被使用“有管引流”。而非法養熊場里熊生活的情況更糟。
紀錄片的攝影師陳遠忠也反駁說,紀錄片來自最近兩年的暗訪,活熊取膽行業仍舊殘忍而痛苦,絕對沒有協會所說的“舒服”。
張小海強調,亞洲動物基金不針對任何一家企業,而是認為活熊取膽這個行業應被取締。
【回應“陰謀論”】
要求中藥協公開道歉
背景:此前中藥協給媒體的溝通函稱,“受西方利益集團資助的亞洲動物基金,長期從事反對我國黑熊養殖及名貴中藥企業的宣傳”,其目的就是“脅迫我國取締養熊業,以限制熊膽粉入藥、削弱中藥競爭力、為西方利益集團壟斷中國肝膽用藥市場謀取更大利益”。
對此,亞洲動物基金中國區對外事務總監張小海說,任何動物基金都會和藥廠、肉食工業保持距離,亞洲動物基金不會受到他們的干擾。
但張小海坦言,亞洲動物基金唯一接受了拜耳公司的獸用抗生素捐贈。因被救助的很多黑熊被取膽時長期使用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所以治療須使用更好的抗生素。“但它們沒給我們任何干擾。”
張小海說,對于中藥協會的不實指責,基金已經要求中藥協會在媒體上公開道歉。
單純從道德層面來說恐怕沒太大作用,從專業層面切入更有說服力。從2004年起,中國政府就推行中藥材生產質量規范,即GAP規范,以后中藥使用符合GAP規范的藥材將是必然。但目前絕大部分通過GAP標準的都是植物藥材如丹參、三七等等,對熊取膽汁的規范似乎還沒有。一個尚未建立規范的東西就要上市融資擴大規模,其中風險不可不察。
——上海從容投資合伙人兼基金經理姜廣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