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11年治污難解太湖水污染"死結"
2012-03-03
2007-11-09 08:51:24 來源: 南都深度 網友評論 10 點擊查看
  •   由“蘇南模式”發展起來的化工企業、水污染中的地方保護、日漸式微的民間環保力量、缺席的污染權轉移機制等,共同制造了太湖“癌癥”。潘岳表示,中國七大水系中26%的水體受到嚴重污染,與人體接觸會導致危險后果。國家重點監控的9大湖泊中,7個也已達到這種污染程度。

 

 

    本文是南方都市報《中國水危機》系列報道之四

    中國水危機之④大湖困局(上)

    11年治污難解太湖“死結”

    太湖流域處于長三角發展的黃金中心點,地跨蘇、浙、皖、滬三省一市。如果把太湖流域視為人體的話,太湖就像上海和蘇錫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臟”。但也正因為這種行政隸屬上的分割局面,導致太湖的治理與保護一直處于無序狀態。太湖成了成千上萬個化工企業的廢水池。  一位政府官員說,一直以來太湖上游受益、下游遭殃的格局正在改變。太湖污染已呈現“一體化”趨向.

    今年夏天,無錫太湖藍藻暴發事件震驚全國。6月11日,國務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談會在江蘇無錫召開。溫家寶總理作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開展多年,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自2001年起,太湖開始年年暴發大面積藍藻,而這也是中國內陸湖泊共同面臨的問題。過去11年中,政府累計投入370億元資金,治理太湖、巢湖、滇池的水環境,但現實是,湖泊越來越臟。

藍藻危機之后,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表示,中國七大水系中,26%的水體受到嚴重污染,與人體接觸會導致危險后果,或者已“喪失基本的生態功能”。此外,在國家重點監控的9大湖泊中,國家環保總局認為有7個湖泊也已經達到這種污染程度。國家環保總局警告稱,過去10年中,即使在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治理污染的地區,水質也在惡化。

在正一點點消失的魚米之鄉,在被垃圾和癌癥包圍的村莊,在林立的煙囪和埋藏在地表層直通湖岸的排污管道包圍下,在漸漸捕不到魚的餐桌上,水污染的惡果向我們一一襲來。

那個寫在歌詞里的美麗太湖還能回來嗎?

“化工之鄉”造假迎視察

一位中央領導人來到周鐵鎮視察時,看到了一個潔凈秀麗的江南水鄉。但原來水是抽干后重新注入的;魚是臨時放進去的;釣魚的老人也是雇傭的

80歲的江蘇省宜興市周鐵鎮村民何全生還清楚地記得6年前的那一幕。

2001年9月3日,一位中央領導人來到周鐵鎮視察時,看到了一個潔凈秀麗的江南水鄉。

化工廠已經停產,一條清澈的小河橫穿小鎮南北,河中有魚,岸邊還坐著兩個垂釣的老者,怡然自得。

何全生老人目送了領導車隊的遠去。2007年7月27日,他告訴南方都市報記者,6年前,地方政府和企業導演了一場戲,水是抽干后重新注入的;魚是臨時放進去的;釣魚的老人也是雇傭的。

隨著領導車隊的離去,午夜鐘聲敲響,灰姑娘變回了原形,化工廠的輪子繼續運轉,污水照樣排放。如今,周鐵鎮180多條村級河道已經混濁,發臭。而這些河道均通向太湖。

71歲的宜興市政協委員邵大平在一封檢舉信上,詳細列舉了那次造假的7種措施:一是臨時讓化工廠停工;二是啟動污水處理系統,平時是不運轉的;三是把所有有問題的原材料都放到倉庫里;四是在工廠門口的河里放生石灰中和;五是在小河道的上游筑壩,抽干水,淘盡污泥,然后注入干凈水源;六是買200公斤左右魚苗,在領導人離視察點還有10多公里時放到水里;七是安排兩個老頭在河邊釣魚。

正是在這一年,太湖藍藻開始大面積暴發,到現在已是中國內陸湖泊共同面臨的難題。而這個離太湖不到一公里的小鎮,總面積僅有73.2平方公里,卻是全國聞名的“化工之鄉”,最多時全鎮有300多家化工企業,排放的工業廢水嚴重污染著太湖水質。

6年前的這一幕,為過去11年的太湖治理工作增添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注腳。

今年6月11日,國務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談會在江蘇無錫召開,溫家寶總理作出重要批示。

中央高層的重新審視給這個飽受污染之苦的小鎮再度燃起希望。黃昏的周鐵鎮,何全生住在河道邊上的小巷里,如今這里住的都是和他一樣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人都搬出去了,遠離臭水。夜幕降臨,老人們不開燈,靜靜地坐在門前的凳子上。炎熱的晚風夾著河面的腥臭味,掠過這條殘破、安靜的老街。

藍藻背后的危機

比藍藻更可怕的是滾滾而來的工業廢水。昔日的“蘇南模式”,如今成為太湖污染的根源。太湖成了成千上萬個化工企業的廢水池

太陽還未升起,熱氣已經逼進漁港。離5月份發生的太湖藍藻事件過去2個多月。

一切看起來都已平息,無錫城內的自來水開始供應正常,盡管色澤偏淡黃,喝起來漂白粉的味道還是太濃。

7月25日早上,漁民單菊永父子解開繩索,一臺22匹馬力的捕魚船,將他們送到太湖10公里外的水域。一根根蝦浮像針芒一樣插在湖面,船在兩米寬的航道上左右搖晃。

按照1998年的規劃,整個太湖湖面的養殖面積要壓縮到1.5萬畝。但無錫藍藻事件暴發后,被曝光的太湖圍網養殖的真實面積近20萬畝。

超規模養殖使漁民和漁業管理部門均從中獲利,“每畝水面的養殖證70元,超標的每畝則收取280元。”

對于湖泊而言,這無疑在慢性自殺。養殖業是太湖重要的污染源,據保守估計,它對整個太湖總磷總氮的“貢獻”率在15%左右。

在單菊永拔出一根蝦浮后,一個由竹篾、茶木枝、尼龍網交織的錯綜復雜水世界顯露出來,湖水停滯,發臭、污濁,自我凈化能力大大削弱。

太湖正在衰老,“肉眼是看不見的,”單菊永說,“看得見的只有藍藻。”在船駛向水岸時,水面像潑了層綠油漆,黏稠的浮游物漂在水上,被船犁開后,又迅速覆蓋。從空中來看,2400平方公里的太湖,正被這條綠飄帶死死束縛著。

藍藻暴發,主要原因被認為是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帶來的磷氮超標的富營養化。藍藻改變了湖水單一色澤,卻危害巨大。除了酸腐臭味,這種藻類生物還跟魚類爭奪水中的氧氣,導致魚類死亡;其產生的毒素,令環太湖周邊城市的飲水水源無法飲用。

然而比藍藻更可怕的是滾滾而來的工業廢水。昔日的“蘇南模式”,如今成為太湖污染的根源。以鄉鎮企業為經濟主體的“蘇南模式”發源于無錫等地,在蘇南的鄉鎮企業遍地開花時,宜興周鐵鎮也因化工企業突起,曾被譽為“化工之鄉”。

宜興市環境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孫列鋒說:“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之后,全國開始大發展,周鐵鎮上到處都是小化工的廠牌,大約在1995年前后,數量達到頂峰。”

官方資料顯示,2004年周鐵鎮化工廠總計為330多家,化工行業的產出規模占全鎮經濟總量的85%.根據江蘇各地今年公布的資料,無錫全市化工企業目前接近3000家,蘇州市2200多家,常州市2400多家。而宜興作為無錫所轄的一個縣級市,至今仍然擁有近1200家化工企業,這已經是多次關停之后的數字。

無一例外的是,太湖成了這些化工企業的廢水池,所有工業污染物―――處理的,或是沒處理的―――都往太湖排放。至今無法估算工業污染排放總量到底瞞了多少,因為工業企業在30年前我國建立排污收費制度之時,就是一本理不清的賬。

一位政府官員說,一直以來太湖上游受益、下游遭殃的格局正在改變。太湖污染已呈現“一體化”趨向,環太湖各方沒有誰能夠置身其外。

6月1日,大面積污染的太湖水面。本報特派記者韓一鳴攝

水污染中的地方保護

GDP和稅收增長成為地方官員的優先選擇,哪怕帶來的是污染。地方政府和污染企業為了雙方的利益,默契地隱瞞了污染的嚴重性

何全生認為,邵大平的舉報信道破了一個天機。在治理污染這件事上,地方政府和污染企業為了雙方的利益,默契地隱瞞了污染的嚴重性。

太湖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幾千家鄉鎮企業,多半從事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等加工行業。在上世紀80年代,這里以不到全國0.4%的國土面積創造著約占全國1/8的國內生產總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國之首,這就是曾經享譽全國的“蘇南模式”。

在以經濟增長為主要任期考核指標的壓力型政治、行政制度下,GDP和稅收增長成為地方官員的優先選擇。

“要考察政府和老板之間的關系,從政協委員組成就可以看出,”邵大平說。周鐵鎮群眾反映最激烈的銀燕化工廠老板孫立平,是鎮人大代表,宜興市政協委員。“現在市里、鎮里的情況都差不多,大約有70%的委員都是富人。”

何全生說,“工業的產值和效益遠遠大于農業的,所以,下層干部就會不惜犧牲農業來發展工業,哪怕是污染。”讓何全生感到憤怒的是,鎮干部基本上都在宜興市區買了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論周鐵鎮的水再怎么臭,也不會影響到這些官員。”

2005年,太湖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在一次抽查中發現,30%多的企業存在非法偷排行為,而宜興地區就有多家化工企業被查出有偷排行為。太湖局將抽查結果通報了各地的環保部門,至今尚未有回復。

太湖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房玲娣解釋,太湖局對偷排行為沒有處罰權,“我只能把發現的問題通報當地政府,如果他們不管我就通報給他們的上級政府,還不管我就報告中央,中央總可以管他們了吧?”但她怎么也想不通,“這些污染企業大部分是私有企業,又不能上繳多少利稅,對地方經濟的貢獻遠不如對環境的破壞大,地方政府為什么要保護他們?”

“污染保護主義”貫穿于從企業建立到污染致害,最后引發沖突的全過程。

今年3月,宜興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周鐵中隊副中隊長馮旭東,在對周鐵鎮某化工廠進行環境檢查時,已經發現該廠管理不規范,有拋灑滴漏現象。4月26日夜查時,又發現企業偷排放的污水超標,超標排放污水的COD值達到1400,仍不采取果斷措施,導致企業持續超標排污。

在太湖藍藻暴發后、無錫尚處于“水危機”風口浪尖之時,宜興當地部分企業仍然在頂風作案。6月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的《無錫藍藻重災未除,企業排污不斷》顯示,位于太湖西側的宜興周鐵鎮一些企業仍然直接向太湖排放污水,畫面觸目驚心。

6月6日,無錫市宣布了對包括周鐵鎮鎮長吳旭、鎮黨委副書記、副鎮長陳忠強在內的5名官員的行政處分。他們成了此次影響巨大的無錫“水危機”事件中,唯一一批被追究責任的官員。

下一頁:

所有的治理方案中,都忽視了村民監督這一項

誰在污染太湖

南方都市報《中國水危機》系列報道之一:污染嚴重中國近海生態接近崩潰

系列報道之二:沿海多個省份出現癌癥村

系列報道之三:化工廠"制造"沱江成四川污染最嚴重河流

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文章:水的問題,已無回旋余地/告別“風暴”,建設制度

 

50多個警察抓一個環保人士?

 

 

http://www.dahe.cn/ 大河報 A04 今日觀點 20070619

 

  李甘林
  吳立紅,江蘇宜興周鐵鎮的一位普通農民。上世紀90年代初,他開始匿名舉報當地污染太湖的排污企業,因此被單位開除、遭人毆打、被人掛上寫有我是壞分子的牌子游街示眾……2005年,他被評為中國十大民間杰出環保人物,同年,獲央視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提名。然而,他卻因以環保名義敲詐勒索而被捕。與此同時,無錫太湖藍藻大暴發,200萬居民斷水。(見6月18日《華西都市報》),,,,,,,,,,,,,,,,,,,,,,,,,
  一個保護太湖水質的農民被逮捕后,太湖藍藻大暴發;為抓捕一個手無寸鐵的民間環保人士,當地居然動用了50多名警察;選擇抓捕的時間也非常微妙,恰恰是吳立紅準備就撤銷宜興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問題,上北京告御狀之前的幾日……真令人嘆為觀止!,,,,,,,,,,,,,,,,,,,,
  盡管當地警方說吳立紅敲詐、勒索案,警方掌握鐵證據,但人們依然疑竇叢生:為何在太湖藍藻大暴發時,有關部門不把心思放在治理太湖上,而是趕緊將一個普通農民抓起來?,,,,,,,,,,,,,,,,,,,,,
  其實,說怪也不怪,一級地方官員要對付一個不聽話、敢于揭發當地丑聞的刁民,辦法實在太多。先有郭光允、周偉等等,后有彭水詩案、稷山舉報案;敢跟盧氏原縣委書記對著干的那位舉報者,前腳剛到北京,接著一條信息直接發往北京警方:快抓住那人,他身上有炸藥……,,,,,,,,,,,
  據悉,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張力軍近日表示,對于關心環保的人士,我們環保部門歷來把這些人作為一家人、同盟者,不存在和這些人有敵我的問題。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葉如棠2005年曾拍著桌子說:吳立紅是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他搞環保是好事。葉如棠對著與會的江蘇有關部門領導說:他的安全出了問題,你們要負責!,,,,,,,,,,,,,,,,,,,,,,
  我想,保護吳立紅,先不說保護公民受憲法法律保護的合法權利,也不說捍衛公民的良知了,最起碼也要確認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國家公民依法監督舉報環境污染,何罪之有?,,,,,,,,,,,,,,,,,,,,,,,,

編輯:陳要逢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