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污染讓云南瀘沽湖“很受傷”
2012-03-07
《瀘沽湖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6日起公示,其中明確指出,旅游污染已成為瀘沽湖流域主要的污染源。
瀘沽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水清澈蔚藍,湖心多島,林木蔥郁,是一個遠離囂市,未被污染的處女湖,水質一直保持在Ⅰ類標準。在瀘沽湖畔生活的摩挲人至今仍保留著母系氏族婚姻制度,瀘沽湖也因此得名“女兒國”。
近年來瀘沽湖聲名鵲起,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神秘的民族文化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踏訪。潮水般涌入的人流不但改變了當地居民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給瀘沽湖相對閉塞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瀘沽湖流域內的旅游接待設施主要位于湖泊西北邊沿洛水、里格一帶,形成旅游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的區域,用水方式逐步向城市方向靠近,游客聚集程度較高,旅游污染對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氨氮排放總量的貢獻率分別達到54%、41%、55%、76%。
此外,瀘沽湖流域村落污水收集設施落后、治理工程單一、湖濱帶建設滯后等也加劇了旅游業對該地區生態環境的沖擊。
針對此種情況,《瀘沽湖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提出,截至2015年將投入3.5億元人民幣,用于合理布局湖區空間開發區域,進一步優化旅游發展方式和農業生產方式以及旅游開發、村落建設布局,把旅游及旅游接待地污染源全面削減轉移至外流域,使削減率達80%以上,水體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Ⅰ類水質目標。
為與瀘沽湖旅游業發展相配套,瀘沽湖機場預計將于2013年通航,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45萬人次,屆時,將有更多的人探訪這片“未開化的神秘之地”。如何在環境保護與旅游開發間尋求平衡,還需等待時間的檢驗。